帮助中小企业 也是帮助典当自己

发布时间:2009-04-01 点击数:1522
    2008年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仅有约3000亿落实到中小企业。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政府救助的缺失,许多中小企业被迫破产。”“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危机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解决融资难题。”自去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我国经济重要构成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本次两会时发现,这一话题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融资关”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代表委员们建议,通过强化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等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瓶颈。
  渠道单一 融资关成心头之痛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的99%,占工业总产值60%左右,实现利税约40%,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人数为劳动力总数的75%。在社会新增就业机会中,中小企业约占80%。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曾于两会召开前夕带队赴全国各地走访调研,在他看来,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升高,二是融资困难加剧,三是外贸出口受阻。“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采取必要的财政、税收、货币、金融等综合性政策手段,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并帮助中小企业合理融资,以度过寒冬。”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它们发展的好,国民经济整体才能活跃,纵观世界主要经济强国,无一例外中小企业都比较活跃。”与辜胜阻委员的想法相同,很多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都将目光聚焦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上。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指出,目前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堪忧与其所面临的融资瓶颈问题息息相关。“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是中小企业亟待突破的瓶颈。”
  据了解,由于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商业银行贷款仍旧是目前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性融资来源。尽管近年来,各大银行在政策的鼓励下纷纷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如建设银行针对创业型中小企业推出的“速贷通”、招商银行针对成长上升期的中小企业推出的“点金成长计划”等等,但是信息不对称导致良好银企关系无法建立并且维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相比,中小企业贷款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金额目前仅14.7%,剩余部分则来自民间资金。”
  王健林委员认为,各大商业银行由于风险、成本、利润等原因基本上不向中小企业贷款,或者贷款比例极低。本应承担中小企业融资任务的各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也因为各种原因争相做大企业的生意,也逐年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各地财政部门虽然有少部分小额担保贷款,但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也表示,尽管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稻草”,但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单笔金额小、笔数多、单位信贷成本高等特点,而且中小企业普遍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信用水平较低,其贷款的不良率较高。而国家对商业银行办理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和扶持政策有限,制约了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应对难题 民间资本显山露水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既要靠银行间接融资,更要靠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单独依靠银行,不仅会加大银行的体系风险,而且也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文彪认为,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建设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同时也应合理利用民间资本,尽快使民间借贷行为合法化,以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据了解,在已经停产、歇业、关闭的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遇到资金断裂的困难,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获得商业贷款的机会极为有限。经济景气度下降、企业利润下滑、有效担保不足,银行对他们的贷款风险显然比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高得多。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嘉里建设公司副董事长洪敬南在其《关于扶助珠江三角地区港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提案》中提到,据他了解,多家银行信贷部门在研究制定今年信贷计划时,都把重点放在国家投资的铁路、公路、基建等大型项目上,而对珠三角、长三角的贷款势头将更进一步放缓。
  “首先就应该让民间融资市场活跃起来。”洪敬南委员指出,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民间借贷市场活跃。据《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称,近些年民间借贷总量维持在GDP的6%至7%的水平。中小企业近8%的资金需求来自于自我积累和民间融资。还有调查称,中国民间流动着总额高达7000至8000亿的地下信贷资金。温州中小企促进会负责人介绍说,温州有大约30万家中小企业,主要是靠民间借贷发展起来的。民间金融的融资规模增长甚至一度超过银行信贷。而2008年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仅有约3000亿落实到中小企业,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相对减少。由于银行业行政垄断严重,贷款门槛高,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地下”融资渠道满足自身的资金需要。由此可见,中国借贷市场仅凭国有商业银行“一条腿”,已难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调动民间资金,培育、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作为商业银行借贷主渠道的补充,推动形成“两条腿”走路的功能完备的借贷市场。
  “让民间借贷机构登上前台”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问题的共识。据了解,几十年来,民间一些融资机构像典当公司、抵押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艰难发展,并因其门槛低、融资快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对这些已客观存在多年的民间借贷机构和借贷行为应该在有效疏导、加强管理的同时,适时地将其纳入金融监管体系,拓展其发展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生力军。
  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提出,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规模,避免目前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陷入“无钱可贷”的停工状态,注册资本的上限可到5亿元;放宽“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的限制”,应为“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00%”;金融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实行“存贷合一”,让小额贷款公司在核定额度内借还自如,增强小额贷款公司使用资金的流动性。同时,应把小额贷款公司“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界定为“拆借”,而非“贷款”,不必办理担保,并明确界定拆借利率,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问题。
  “利好”民间资本 典当如何切入
  “到2010年底中央将拿出1.18万亿元投资,这也正是政府的一个取向,即四两拨千斤,用财政投入带动信贷资金,乃至民间投资,共同完成四万亿元投资规划资金的筹措。”财政部科研所副研究员李全于日前表示,中央财政投资的先期导入必将带动广泛的民间投资。“民间资金是充裕而富有流动性的,这在去年典当、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业务火爆中可以看到。”李全表示,政府调动民间资金是对这类民间资本持有机构的“利好”消息。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徐汇区工商联副会长樊芸认为,典当行业、民营贷款公司等都应规范起来,形成多种融资主体和融资渠道。“要打造融资体系,仅仅靠现有的几家银行是不行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要有不同等级、不同资质、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为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政府一方面要学习防范金融风险的技术,把规则制定好。一方面要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学习新的金融知识,在民间资本和民企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以及对于民间资本“利好”的政策出台,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不小作用的典当行业如何进一步寻找切入点、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典当业内人士的共识。业内人士认为,典当企业应该尽快摸准中小企业需求特性,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来寻找中小企业融资的切入点,采用生产资料质押、动产质押等灵活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典当行业只有准确定位,完善经营管理,才有可能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并凭借自身‘短平快’的行业优势,成为中小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应急银行’,并取得长远发展,只有这样典当才能在与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行业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商报-典当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