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随笔

Chairman's Essay

溥儒的小楷《正义篇》

发布时间:2016-11-16 点击数:3133


我第一次在台北买字画等艺术品是自施之光小姐手中。

三年前,台北才女施之光大小姐要把她父亲留下来的字画等转出去。恰巧,我的好朋友、为两岸企业界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的台北大律师李玉海先生知道我有收藏字画的爱好,就在第一时间告诉了我。于是,我就立马往访台北,见到了这位台北名媛施小姐。

在酒店房间的客厅里,我看到了这张溥儒的《正义篇》,这是溥儒于1946年冬赠予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

正如溥儒在题识中所讲,这是上送蒋介石的。我想,从字面意义上并不难理解《正义篇》,与溥儒后在1948年所写的《臣说》有简略相仿之处,极可能《臣说》展源于此篇。经查,此篇未见溥儒文集之中,可能正是此篇珍贵之处。此卷楷书足现溥氏之特点,布局规整,讲究格式,书写端庄匀称,刚柔交错,骨脉相依,字里行间透露出溥儒书法特有的雅致、内敛和流溢出的才情与风华。

溥儒(1896—1963),字心畬,号西山居士,立民国后便自称“旧王孙”。他是清朝道光帝的曾孙,恭亲王奕䜣的孙子。因由家承,其善书画。民国初创之时,人尚慕清贵,故其声名广盛,字画收入颇丰。其时,溥儒名杨,张大千为挣得江湖以求柴薪,故散布“南张北溥”抬举自己。1949年的新时代到来时,居于上海的溥儒原想应当时的陈毅市长之邀前往北京就任故宫博物馆副馆长之职,但坊间传有逆言,溥儒恐身心受制,终经浙江舟山,浮海转台,直至病逝台北,未再回归大陆。张大千、溥儒和黄君璧三位大名鼎鼎的书画家曾在台共治画事,时相唱和,并偶有神来之笔,颂有“渡海三杰”之称。溥儒一生不张不扬,不媚不弃,大文人性情,真贵族气质。所以其书画作品与其皇族故事一起被人视为艺术真品和世间雅事予以珍赏。

施小姐讲:溥儒此书是父亲施觉民得自于蒋公亲赏,那时其父是蒋公的侍卫长,故保存仔细。施小姐的父亲施觉民(1904--1990)是黄埔二期毕业生,浙江武义人,曾任蒋委员长侍从室侍卫组组长、总统府三局局长,以中将衔参军的位置退休。施将军一生追随蒋介石并得信任,亦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之一。故,施家珍有蒋氏赠物就属正常了。实际上我从施小姐处得到的“物件”也不仅仅是这一件。

施小姐出身名门,经历不同凡响,见识丰富,而且多才多艺,有豪侠气。她对生活积极乐观,信奉“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广为传唱的邓丽君的歌曲《爱的你何处寻》的歌词原创就出自其手。她在给我看其父遗物时,不断地含泪讲着其父母对她这个独女的舔犊之情与呵护——这与我后来与她接触中她的朗逸、爽快的性格大相径庭。而且她还说他父亲生前就希望有一些自存之物最好是回到大陆。确实,我也看到了施觉民将军的手迹中表露出的对大陆的眷恋之情。

施小姐已过了退休年龄,但她闲不住,最近在台北又开了一间专供中老年人唱歌、跳舞、健身的“紫坊”,设施之适用与便宜至极真如免费般大受欢迎。她说:“人生的最后一次努力为最后的漂亮回眸。”

溥儒所书的《正义篇》应是一篇好文章。我怕能力不足以将它译成白话文,于是特请了好朋友、南开大学的博士、天津古籍出版社的郑伟先生将它句读分明,并译成了白话文以图给读者一个正确的理解。

  我得溥儒的《正义篇》,除了得到了绝精的书法作品外,还体会到了溥儒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儿,同时还通过此事增进了我与新老朋友们的友谊,这是我特别高兴的地方——因为这件事的发生只能归为我之偶得的天之善意。

 

作者与施之光小姐(中)、李玉海先生(左)在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