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随笔

Chairman's Essay

天津风范——王育英会长为《友好》会刊2016年第5期撰写的卷首语

发布时间:2016-11-16 点击数:2008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除了这属性自然的风外,《风》还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部分,大多为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范儿,也是派头,常附在讲究的人身上,犹如男人和女人自然流露出来的坦然神情和恰如其分的气质。“风范”两个字连在一起,显露出来的大气自不必说了。天津尽管在中国、在世界并没有得到与她的实力、形象相匹配的知名度,但她确是一座有着自己的性格、风范的城市,和其他新闻迭出的城市有着显而易见的不同讲究和风采。比如,天津的建筑形态,不同区域有各自明显的特点;比如,天津人不会无视鲜花的艳美,从来不会在审丑中以一种道貌岸然的姿态去幸灾乐祸般地蔑视一切众眼共识;比如,天津人爱好光明正大地做事儿,不会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窥视别人,或裹藏起自己的缺点甚至自甘堕落;比如,天津人不会把在别人看来很正统的处事原则,蔑视为一切破旧的根源,因为我们一样会寻到光明的思辨,并用它为我们简单的生活做指引;再比如,天津人崇拜一切健康、正义和进步的行动,并一直为阳光的芬芳所陶醉,等等。

天津城短短600余年,发生过数不尽的故事,这故事的中心是人,正是这些可敬可爱的市民让天津在历史的弘卷中自成一格,以至于时间的流逝都无法撼动她一丝一毫的美丽。先来后到的天津人都心实,对谁都善意无敌,也不会有损人不利己的阴谋诡计,生活安然却并不空虚,倒有的是尘嚣之后高尚的退隐。天津人明白忠诚、义气的价值和狭隘的可怕,知道这会把自己变成英雄好汉或者狗屁不是。天津人绝对不会像三流混蛋般狗烂儿似的去摇尾乞怜,本分、敬业地劳动,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处世是天津人不变的大真慧智。

天津人生活自在,看似无我、恬淡无争、志清无欲的境界其实也是一种团体关照,守则而平和未必不是一种奉献。很多人觉得天津人存在感和奉献感稀薄,其实未必如此,只是他们尚未习惯天津人的处世之道和生活方式罢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些看似“故步自封”的人并非被时间浸润得过时和颓废,如果过滤掉天津人有些商人的俗气或市井小康的慵懒,大部分天津人是老实得可爱的,是真正的性情中人,他们的那点“慢”是阅尽沧海桑田后的从容与风雅,要不寻常巷陌、百姓闲谈中又怎会出现那么多文韬武略的英雄,且每个人都不显山露水,低调、自在、稳重,让人不免心生向往。

我特别喜欢行为艺术家、也曾一度成为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缔造者约翰·列侬配偶小野洋子《储藏室篇》中的三句诗:

把一种记忆存放在你的半边脑袋里。

关起来,忘记它。

让另外半边脑袋渴望它。

其实一座城市比某个人更需要一种渴望。天津这座独具风韵的城市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故事和剧本,尽管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曲折动人,都藏着扑朔迷离或可歌可泣的情节,但我们依然会为她的一笑一颦而倾心。我们不可能因为今天前进路上的惊心动魄就把过去骄傲与荣耀的往事拉回来再重放一遍。活在当下,我们就要勇敢地接受现实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就要接受困难和沿着美好的希望去努力追求。道貌岸然般装傻充愣,明知道自己是个粗人,还天天拿着废纸假装文化人般赚人眼球,这不是正经的天津人。天津人但有属意之事,鬼神不惧,就是曲终人散,就是完败也要讲究!

   小野良子的《光篇》中的诗句我也非常喜欢,如下,算本篇结语:

提一个空袋子。

走到山顶。

尽量把所有的光倒进去。

天黑时分回家。

把袋子挂在房间中央。

代替一个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