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广受关注 大宗商品机遇隐现

发布时间:2009-04-02 点击数:1346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值得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以及将持续在需求、供给、定价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国在大多数商品市场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影响。”这是全球知名投行麦格理银行日前所发表的评论。
    全球瞩目的G20峰会召开在即,中国因素更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之一。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商品消费国,近年来中国需求的一举一动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关注与炒作的焦点。此次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中国能否成为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发动机,更为国际投资者所关注。
    中国扩内需备受关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国内经济的冲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果断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的下滑,去年年底出台规模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并在前期陆续推出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尽管目前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尚未出炉,但多数学者判断,中国经济有望就此见底,并早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而率先恢复增长。基于此预期,中国需求对全球经济比如大宗商品将产生何种影响就成为了市场热议的话题。
    以工业品中的铜为例,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市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仍将是中国的铜需求是否会回升,也就是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需求能否抵消日本、美国和欧洲铜需求下滑带来的影响。
    麦格理银行分析指出,在多数商品市场,除中国外的其他地区仍处于严重的去库存周期中,表观需求以年比30%至50%的速度下降。相比之下,中国表观需求自年初起稳定上升,仅有铝在今年前两个月年比出现下降。
    “在许多市场我们发现,中国占据全球的份额自2007/08年度的平均30%至35%增长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40%至50%。在铁矿石上,2008年中国占据海运市场的50%,但2009年第一季度增长到75%至80%。”麦格理分析人士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中国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影响较大,但也应该看到,受国内经济增长减缓和外部出口需求环境恶化的影响,中国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量明显下滑,今年1月国内进口的主要大宗商品不但低于去年同期,多数还低于去年12月份的水平,这显示中国对于国际大宗商品进口需求并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好。
    大宗商品完成筑底
    “我判断,全球实体经济将在通货紧缩中艰难度日,但飞机上洒下来的货币将可能制造一个畸形的通胀。当老百姓知道钱不值钱了,就会拿这些钱买入实物资产。”博时平衡配置混合基金经理杨锐称。
    自年初至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各品种大都出现幅度不小的反弹,如伦敦商品交易所的三个月期铜今年以来上涨三成左右,是自2006年6月以来的最大季度涨幅。国内期货市场各品种也进入上行趋势。大宗商品市场能否在中国需求以及通胀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再现投资机遇?
    巴克莱银行在本周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原油和个别基本金属的需求已经触底,黄金价格在美联储定量宽松政策下将继续得到支撑,农产品价格也将在第二季度逐渐坚挺。巴克莱预计原油价格将上涨,在今年下半年WTI原油平均价格将接近70美元/桶,并建议做多2010年10月WTI原油合约。
    该报告指出,和能源相比,工业用金属的价格敏感度低,同时受工业生产周期的影响,需求恢复滞后于能源商品。但是,随着去库存化接近尾声,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刺激计划开始生效,一些基础金属如铜和锌的需求将在今年上半年见底,并将在下半年得到改善。
    “目前大宗商品已经完成构筑世纪性底部,未来一两年将存在历史性买入机遇。”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日前表示,不过鉴于当前本轮反弹幅度过高,他不建议现在就入市。
    也有很多市场人士持谨慎观点。他们认为,尽管当前大宗商品的价格筑底虽已成功,但复苏仍然需要等待。“低价位下中国收储题材、旺季消费题材已经将金属从低价位区间拉上,接下来世界经济实体指标以及各国救援政策、流动性隐忧更易主导价格走势。因此,在题材转换期,我们认为金属价格将以振荡为主,暂难形成较强的单向趋势。”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