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随笔

Chairman's Essay

二宫,儿时的乐园

发布时间:2024-03-29 点击数:605


和很多在第二工人文化宫附近长大的孩子一样,二宫几乎就是我整个的童年欢乐。学校组织参观去二宫,看电影去二宫,滑冰去二宫……蓦然回首,发现二宫承载了我那么多儿时的美好记忆。

 

依稀记得,我3岁那年的一天晚上,父母带我去二宫大剧场看文艺演出。散场时,大剧场的灯全部亮起,父亲抱着我向大门外走去。这是留在我心底的第一幕关于二宫的记忆,时间是1964年。

10岁前住在河东区棉纺五厂二宿舍九号楼。从宿舍楼出来上富民路,离二宫不足两公里,但家长认为对小孩儿来说,这个距离已经离家很遥远了,小孩儿独自跑到二宫玩是件不得了的大事。比如,有时候我跟大一点的伙伴玩推铁环,或学骑自行车,玩猛了,就会往二宫方向跑,稍微晚回家一会儿,就把大人急坏了。那时附近炼钢厂运钢锭的马车每天从富民路过,除了怕被马车碰着,家长还害怕我跟外面小孩儿打架。

那时的二宫就像个大花园,地大、树多、建筑少,尤其到了夏天,整个二宫显得舒朗、宽阔、干净和漂亮,花朵姹紫嫣红,景致美轮美奂,对我这样的小孩儿来讲,犹如梦境一般。二宫里参天的杨树和桦树,比我们宿舍里的树高多了。在深秋落叶纷纷的早晨,我有时会背着父母跑进二宫,在满地金黄、带着露水的落叶丛中找又粗又老的树叶根儿,然后闷在鞋坑儿里,让它变得更有韧劲儿,以便在小伙伴们比赛“拔根儿”时,争胜为王。大人们也有常去二宫的,满足习画学书等爱好,邻居孟爷爷就常去,而且后来还成了名家。当时,棉五的业余京剧团能在厂里的礼堂演全本的《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听说标准的锣鼓点儿和武生的“倒毛儿”就是在二宫跟专业老师学的。

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家搬到了向阳楼。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二宫有了露天滑冰场,因为有瘾,我们一群十四五岁的小伙伴冬天常去滑冰,从家骑车到二宫要半个多小时。起初,我没有自己的冰鞋,每次滑冰都要找别人借,只要鞋码合适,借来花样冰刀就滑花样,借来跑刀就跑速度。一天,我听到了一个令我振奋的消息:二号楼一位大哥要出手一双带刀的苏联冰鞋!当时国产的有黑龙跑刀,但够上顶级的则是苏联跑刀,很多人见都没见过。我跟妈妈说了,她疼我,一点没犹豫就给我买下了有七成新、抵得上高薪工人一个月收入的那双冰鞋。冰刀重新开刃后,滑起来抓脚、生风。妈妈请邻居给我织了一个浅驼色毛线帽,又亲手重织了一件海蓝色毛衣,换了一副黑色皮手套。我在二宫滑冰场上猫腰、双臂有节奏地摆起、神采飞扬地滑行,心情别提多舒畅了。

滑冰场上,有一位叫“大帅”的小个儿中年人常无私地教新手几招滑冰技巧。在我被撞倒几次后,他跑过来把我拉起。有一次,当我正要跟一位撞倒我的滑冰者吵架时,他拦住了我。他说:滑得不错,跑弯道时再压低一点,双脚交叉再自然点就更好了。要学会背后长眼,跟平时一样,不撞别人,也不叫别人撞你。坚持跑正道,不被撞倒,有本事还要带动别人跟你鱼贯而行。说完,他汇入 了滑冰的人流。时隔许多年后,他的一番话言犹在耳,以至于在我后来经历的许多事情中,这些话在思考中逐渐发酵,使我拥有了克服虚荣心的清醒和坚持走正道的勇气。

如今,二宫文体活动比以前更丰富了,真好!二宫的大剧场、路天电影、滑冰场•••••让我度过了取美好的时光,给我带来许多欢乐。少年时的种种经历,包括我从二宫“趸”来的点滴人生经验,叫我享受至今。


 

  本文刊于《天津工人报202436日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