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随笔

Chairman's Essay

天津故事——王育英会长为《友好》会刊2013年第5期撰写的卷首语

发布时间:2013-11-04 点击数:1689

 

天津人讲天津故事,那才有听头儿。如果本事大了,叫外地人、外国人也讲讲咱天津故事,那更有意思。

以前跑到国外访问说自己是天津来的,几乎没人知道天津在哪,于是只好说“北京你知道吗?天津离北京只有100公里”,人家才好像你提供了一个爆炸性新闻一样吓了一大跳——啊,原来在北京边上还有这么一个常住人口1000多万人的特大城市——恍如梦境初醒一般。

往日天津人能讲故事的不多。1840年外强破门而入,我们天津卫“被”讲了一回轰轰烈烈的天津故事,就是如今历史课中“天津条约” 、“塘沽协定”等的记录。除此以外,我们所能看见且留有实在痕迹的故事还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原欧洲列强租界中充满异国情调的小洋楼。

这些故事是没囊没气的故事,再往后很长一大段,天津没什么故事可以对外讲了。现在讲故事的多了,但这些故事能否流传,也还得再往后推个五十到一百年的才能看得出来。为嘛?距离我们太近,好多状况还没沉淀下来。

讲天津故事的就没有讲上海故事的人多,因为上海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沿,所以自然成了人们眼球的聚光点,所以上海的故事才被人们讲得津津乐道。世界上讲上海故事的人远远比上海人口还要多,好像上海人只管自顾自的做事就行了,自然有人会以你为素材为你记录和演绎。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风格、素养、个性,我们天津人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故事很多、很实、很有趣味,虽没有超级华丽的制造,却也可歌可泣。但这些需要讲出去,只有把你的贡献和作为告知天下,才能展示你自己的存在和分量。你想,外面人讲你的故事多了,故事中的主角、场景被知道的就多了,故事中的人就出名了,故事中的环境就被人了解和铭记了。于是,有兴趣者也就参与其中了,也就努力成为角色之一了,也就在行动中不自觉地成为了故事的参与者,也就想要共同把这故事讲得更加吸引人。这样,我们每天的生活无疑会在平实中多一分斑斓或炫丽。

天津人有梦想、有追求,如朴实的劳动者,愿意充当和谐的急先锋,愿意展现温和的笑容和扎实的生活态度。天津故事,要有人敢讲、要有人敢做,要有人大声讲、要有人大胆做。

其实天津人不缺乏讲故事的能力,天津人也不怂,天津人的智慧都是大智慧。自有天津卫以来,天津人就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从不张扬,从来都追求返璞归真,具有大英雄的气魄和胆量。

曾有民俗专家讲天津与北京、上海吃早点的不同之处:上海人吃早点,基本上都需要找个屋子里吃,讲究那么一点排场;北京人不但要在房子里吃,还要有坐的地方,因为要慢慢品尝,讲究那么一点享受;天津人没那么多事,条件不好时,户外站着吃即可,因为吃完了还要干活去,略显着急一些。这不是没道理的,正说明了天津人劳动的本色。有个比喻可能不恰当:如果说北京人像知识分子,上海人像资本家,天津人呢,就像是工程师。

天津人以前不太敢讲天津故事,不是没自信,而是有劲憋在心里不敢说、不愿说,甚至是敢做也不敢说。如今,财富形式的变革要求我们解放资本、解放思想,更要解放智慧。现在我们新老天津人理应也确实能讲、会讲、在讲天津故事了。

我们的会员企业天津中新药业是天津医药集团旗下以中药创新为特色、在新加坡和上海上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家企业就是这样敢在世界舞台上讲天津故事的企业之一。新任董事长、总经理王志强先生上任后,并没有搞什么颠覆性的革命行动,而是继续争取在医药工业领域的合唱中把音唱得更准。他说,只要干好了该干的事,就是突破了,就是贡献了。他们在药材基地投资企业,节约成本一项即能创效数亿;他们参股入股新型企业,将老企业的名声做得更强更大;他们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行销国内外;他们用扎实的业绩让投资者越来越有信心……这些无疑都是当代天津故事中华丽的篇章。

天津人讲天津故事,情节可能不会风花雪月,但一定会好听动人——正如天津人的实在,勤劳和逗哏儿。


(本文刊于《天津日报》2014年9月10日第15版 刊登时与本文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