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风险上升 吁请两会对“信贷游资”开刀

发布时间:2010-03-04 点击数:1198
    当前,防“滞涨”应成为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可是,新近出现的情况却令人忧虑。
    据笔者了解,目前在南方的某些城市,已经有来自实体经济部门的中小企业急需恢复或扩大生产,却得不到贷款。市场上一方面堆积着去年制造的无效、甚至到处流窜为害的巨量流动性,也就是所谓的“信贷游资”,并任由它们助推房市泡沫和通胀预期;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部门却由于资金短缺而生产受阻。如果听任这种局面发展下去,经济上最糟糕的情况――滞涨,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将不可避免。
    说来奇怪,无论任何新政出台,最容易受伤的总是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2009年,当地方政府的企业大肆聚敛银行信贷资金的时候,一些真正的实体经济部门,例如中小型的外贸企业却因为市场受创而压缩生产,归还贷款。今年世界经济略有好转,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得到了订单,并且抵押、担保等手续都符合银行的贷款要求,却无法顺利获得贷款以支持生产或扩大销售。一定程度上,这是大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所致。
    在一些地区, 四大银行的分支机构由于其总部贷款规模的限制,信贷业务已基本停顿。一位银行的业务经理说:“有时我们全市一天的贷款规模也只有几百亿、上千亿,尚不能满足去年已经获批而在今年分期提款的企业的提款需求,根本无力发放新的贷款”。言及情况的严重程度,他说:“在我的从业经历中,即使贷款最紧的时候,也从没有挤过企业的贸易贷款,但是现在,真的是爱莫能助。”
    梳理近期出台的货币及银行监管政策,管理层的意图十分明确:运用组合政策严防今年新增贷款出现泡沫,亦即防止产生新的“信贷游资”,以消解4万亿投资计划可能继续带来的副作用。
    人民银行宣布于2月25日开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银监会也在近期推出了贷款新规, 也就是“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有些贷款要由银行直接支付给卖家。再加上呼之欲出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占比即将提高的传言,这些政策就像来自几个方向的夹板,挤压商业银行并迫使他们严格审查新增信贷,以期这些新增的贷款中不再有新的所谓“信贷游资”产生。
    由于日趋显现的通胀预期,继续扩大货币供应量的空间已经十分狭窄,因此,也只有严防死守,才能使有限的新增信贷资金流向真正的实体经济部门。撇开信贷新政某些条款的可操作性不论,应该说, 这是亡羊补牢的明智之举。
    在此政策背景下,笔者完全能够理解各大银行控制信贷规模的行为选择。去年的天量贷款已经占用了商业银行绝大部分的可用信贷规模, 一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可能已经亮起了红灯。若银监会果如媒体的报导,进一步对商业银行收紧韁绳,把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至11.5%以上,并同时要求银行核心资本不低于资本总量的75%,至少6家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占比不足。媒体报导,目前招行、交行已经宣布配股计划,华夏、浦发、深发展等3家银行也面临增加核心资本的压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情况似乎也不乐观。
    如何做到既投鼠又忌器——既堵住信贷游资,也保证实体经济部门的正常资金需求,当是管理部门和银行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中国经济能否绕过“滞涨”深渊的关键。笔者也注意到了有关部门的努力:除了上文提到的组合政策,央行条法司司长周学东近日透露,央行有可能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此举将极大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并有可能促进民间信贷的合法化,这对于中小企业是极大地利好消息。
    但是, 即使所有这些新政的初衷都如期实现,也只能保证今年新增加的贷款注入实体经济。而去年流入市场的巨额“信贷游资”仍将“逍遥法外”。如我们所知, 由于去年天量的流动性注入,通胀预期已经显现,央行今年继续注入大量货币的空间已经十分狭窄。而今年实体经济的复苏急需资金支持。 因此,除了看牢守好新增信贷外,还必须不遗馀力“追缉”已经形成的“信贷游资”, 把它们倒逼回银行系统, 然後在贷款新政的规范下重新注入真正的实体经济。
    但是,这些“游资”已经随着2009年的天量贷款流入了企业, 并已经躲避在市场游戏规则的盾牌後面, 市场化的政策对他们已经无可奈何。比如,因有违市场游戏规则,银行不可能中止已经签订的贷款合同。而且,地方政府往往麾下企业众多,即使祭出贷款新政,他们仍可能通过资金在兄弟企业之间的迂回周转躲避银行的监督。
    有财经人士认为, 加息应是可以把这些“信贷游资”逼回银行的唯一市场化手段,因为,一般而言,这种游资单笔数量巨大,加息会大大提高其资金成本;同时,加息对房市的打压又缩小了他们的获利空间,这样就有可能逼使它们倒流回银行体系。 但是, 如《被劫持的银行和被绑架的货币》一文(here)所言,在货币政策已经被绑架的情况下,加息面临一系列的风险。而且,在经济复苏阶段,加息同样会伤及实体经济。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追缉这些“信贷游资”,单靠以市场化手段和政策管理市场的央行、银监会已经远远不够。相关的行政部门,如发改委、财政部和地方政府,恐怕也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所有的项目严查深究,该支持的支持,该叫停的叫停,该压缩的压缩,腾出资金给真正有利于经济恢复的项目和企业。这个过程进行得越早、越快,社会资源的浪费越少。
    可以想象,操刀自我“刮骨疗毒”,无论对谁都非易事。所幸有严义明律师这样的热心公民愿意无偿协助。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刮骨不能疗的毒,也许阳光做得到。遗憾的是,严义明一年内四次提出要求公布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项目详情,有关部门并没有表现出欢迎甚至仅是合作的诚意和勇气。
    基于此,只能提请两会代表祭出行政手段,敦促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追缉”信贷游资,将其逼回银行,并重新注入真正的实体经济。唯此,中国方能躲过滞涨的陷阱。(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