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焦点:中国政策调控令1月信贷受压 短期待释放但增速或渐下滑
发布时间:2010-02-11
点击数:1558
* 调控政策频出令信贷增速被压抑
* 季节性因素导致M1和MO异常波动
* 严厉的窗口指导历历在目,银行或主动控制放贷步伐
* 短期内贷款仍有待释放,但未来新增贷款需求并不乐观
中国1月的新增贷款在调控政策的频频干预下,终被限制在1.4万亿元人民币以内,短期内被压抑的贷款需求虽有待释放,但从全年看,未来新增贷款需求并不乐观,信贷增速逐渐下滑的可能性仍很大。
分析人士认为,经历了一系列严厉的窗口指导之后,商业银行恐怕仍心有余悸,为避免再次成为出头鸟,银行近期可能也会主动控制接下来的放贷步伐,信贷应该不会重现1月上半月那种井喷的局面。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2万亿元有所下降。但考虑到1月前两周新增贷款已达1.1万亿元,因此1月下半月的实际新增贷款不足3,000亿元。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冲动和政府的担心交织在一起,信贷的数量化控制使得流动性急剧收缩,造成了市场的剧烈波动。我们相信这是政府控制贷款的结果,真实的银行放贷应该比这个要多。”中信建投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艳妮说。
今年初中国银行业新增贷款飞速增长,随後调控政策鱼贯而出,首先是央行公开市场三个月央票发行收益率在时隔逾四个月後首次上涨,开始向市场释出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退出的信号,随後央行突然宣布上调准备金率,进一步明确了货币政策逐渐向正常化回归。
接下来央行不仅出台了为期三个月的差别准备金率政策;并有多家商业银行接到监管层指示,将限制1月份的新增贷款。
申银万国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1月新增贷款在预料之中,相信2月贷款额肯定会回落。全年贷款增速估计会回落到20%左右,像1月份这种30%的增速不能持续。
**季节性因素扰动货币供应量**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98%,环比继续下滑,并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市场货币流通量(M0)出现异常波动,其中M1同比大增38.96%,MO则同比下降0.79%。
李慧勇认为,M2的增速回落,显示居民储蓄的增速回落,而M1的增速那麽快,主要原因还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M1和M2的剪刀差扩大,再次显示当前经济景气较高。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指出,M1和MO的变化都是受季节性的影响,一般春节前一个月的M1都比较高,春节当月会低一些,去年春节在1月份,今年是2月份,所以同比增速很高,而春节期间的现金投放量比较大,所以M0负增长也正常。
“M1的同比不能说明问题,要看环比,从环比看现在趋势还没变,到三季度环比趋势应该开始下降了。”他指出。
上海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胡月晓则谈到,1月M2增速在信贷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增速反而有所回落,显示货币流通速度有所下降,流动性陷阱征兆初现。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扩张对真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弱化。因此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角度,即使没有通货膨胀,宽松的货币也应该逐步退出。
**新增贷款需求恐後劲不足**
**新增贷款需求恐後劲不足**
石磊表示,1月的新增贷款肯定是被压下来的,估计至少被压缩了几千亿元,近期应该还会有个释放的过程。
但他认为,分析贷款增长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问题,造成1月信贷猛增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去年已经批出的额度,正好赶上去年下半年的信贷调控,推迟到今年年初再提款,这也造成年初提款需求集中爆发,而提款需求大并不等于实际的借款需求也大。
他进一步指出,从目前看,贷款需求来自新上项目的并不多,新的贷款需求可能不会很快的跟上,而且从银行来看,今年的信贷计划并不激进,比较典型的是房地产贷款,不论是开发贷款还是消费贷款,控制都比较严。因此总体而言,今年的信贷市场没有想象中那麽乐观。
胡艳妮则预计,根据中国商业银行放贷的规律,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元,按照四个季度4:3:2:1的节奏发放贷款,一季度发放3万亿元是理性的。
中国2009年人民币贷款新增9.5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央行在2010年工作会议中指出,今年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
此前有国内媒体报导称,各家商业银行早在2009年底就明确了2010年全年信贷投放目标。其中,中国银行为不超过6,000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全年信贷目标分别为8,500亿元、7,500亿元,农业银行约在7,000亿左右。(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