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下信贷市场起变化

发布时间:2009-08-25 点击数:1214
    鉴于上半年“天量”信贷所导致的流动性充裕,银行的托管市场日益萎靡,而在近日央行的“动态微调”下,银行业内的信贷市场也出现了微妙变化。
    近日,益普财富、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联合发布的7月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报告显示,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继续以信贷资产类、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为主,此趋势将会持续。
    益普财富研究员张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下半年信贷增长较上半年将大幅下降,普遍预计每月新增贷款在5000亿元,同时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这将促使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将提前置换出资金,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信贷资产类产品扮主角
    该研究报告显示,7月份,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89款,与上月的206款相比,发行数环比下降了10余款,虽然发行数较上月有所下降,但是继续引领各类理财产品。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占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的比例继续超过40%,为43.15%。
    在几家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本报记者了解到,市民对于这类产品保持了较高的热情,几款信贷理财产品几乎都在推出当天就达到了募集金额。
    信贷理财产品历来是银行应对贷款额度紧张的重要工具。早在2007年,央行频繁调高银行准备金率,导致各银行银根紧缩、流动性压力大增时,几乎每家银行都大量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一时间,信贷类产品占据理财市场半壁江山。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王伯英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依靠信托的方式完成放贷融资计划,其资金并不包含在银行的贷款当中,即属于表外产品,同时又为银行提供了流动性。
    以近期北京银行发售的“心喜”200912601号人民币信托贷款理财产品为例,北京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与新时代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资金信托协议,理财资金将通过信托公司向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借款人发放信托贷款,该贷款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张星介绍说,此类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以实现转让存量贷款;二是多为基建类项目发放新增贷款,期限多为一年。
    调整信贷结构
    对于信贷类理财产品高企背后的原因,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李珊珊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从一个侧面反映信贷政策有所收紧,部分信贷再次通过理财产品转入表外,另一方面也反映信贷需求依然较多。
    相比于去年银行演绎的“信贷资产表外”大转移不同,此次银行借助信托平台,大规模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调整信贷结构。几家国有大银行大约从3月份开始,加大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的开发力度,将部分存量信贷资产转为理财产品移置表外。
    张星认为,与当初紧缩型货币政策时期的情况相比,目前的信贷市场情况更为复杂。银行虽然没有被限制贷款额度,但要考虑资本金等监管指标,银行将存量贷款置换出来有压力。这样不仅能满足银行流动性的需求,同时也使贷款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使其应对风险控制更加灵活。
    同时,张星指出,在净息差不断收缩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业务也是银行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各家银行会在此项业务上不断创新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统计,上半年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售较多的银行分别为建行、光大、招行、中信、交行、工行等。
    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又有所区别。张星认为,大银行在此类产品上做得比较多,并且其投资方式也比较多。而一些中小型银行比较趋向于为了吸引贷款客户,所以从信贷类理财产品入手。
    同时,王伯英指出,7月份混合类的产品多了,说明银行的投资策略也发生了转变,在资产配置方面更加灵活了,而不是只挂钩在一个信托贷款项目上。(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