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时期 新挑战 新机遇
发布时间:2009-11-20
点击数:1640
有人认为中国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这还是比较客气的说法;还有人干脆直接就认为,是中国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如今,距金融危机爆发已经一年有余,世界经济向好的基础虽然尚不稳固,但向好的方向确实是确立了。经过一年多的急风骤雨,上述观点的荒谬之处益发明显,已经不值得一驳,但是,观点背后的心态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全世界都注意到了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与作用;金融危机也重塑了世界的格局。虽然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是,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确实也大大地改变了面貌,新挑战与新机遇,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
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更加强大因而也更加自信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正因为如此,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近来呈现出更加开放的姿态。上半年我们庆祝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胡锦涛检阅了多国海军舰队,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近日庆祝中国空军建军60周年,我国邀请了很多外国军事人员来参观中国的空军;近年来,中国与外国的军事交流与互访也越来越频繁。这些事例无不说明,我们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这样的开放决不是一帆风顺、没有任何障碍的。至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仍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的企业收购澳大利亚矿石企业的部分股份,虽经百般努力,仍以失败而告终。不止澳大利亚,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资产收购,鲜有成功的先例。向来以开放自居的西方世界,在这一方面却对中国关上了大门。世界危机爆发之初,世界市场上主要矿石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下跌,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逢低吸纳,却引发了西方一些国家的指责与猜忌。向来自诩为老牌、正宗市场经济的国家,在这一方面已置市场经济的规则而不顾。更有甚者,中国援助非洲,开拓非洲市场,有人就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面对自己国内的压力,却对中国祭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压迫人民币升值;中国派出海军舰队,在索马里海域保护本国和世界各国商船的正常航行,有人立即想到了“中国威胁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开拓?
和平崛起的信念不能变,改革开放的原则不能变。让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多少中国人的梦想,更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肩上不能推卸的责任。纵观世界历史,确实没有哪一个大国实现了和平崛起的梦想。然而,世界总是在前进:同样也没有什么事实能够证明,和平崛起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中国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一条必由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才能实现和平崛起的既定目标。任何道路都不可能没有艰难险阻。世界在变,我们的信念与原则不能变。
强化中华文化理念的传播,强化保卫和平的力量。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绝大部分的时间之内,中国的国力居于世界的前列。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候,中国也没有进行过对外扩张与侵略。然而,这些辉煌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多被世人遗忘。世界更为熟知的是自十九世纪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是屡屡被人侵略的中国。虽然宽宏大量的中国人早就宽恕这些侵略行为,但加害者的心里仍然惴惴不安,不由自主地要提防中国。一些人最为熟悉的是自己的发迹历史,活生生的先例,使得他们无法信服“和平崛起”的理念。这实际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理念的差异。面对这一局面,我们必须加强中华文化理念的传播力度。我们未必要求世界遵从我们的核心文化理念,但至少必须让世界了解、知晓、认可我们的核心理念,这样才能使那些无形的障碍消失于无形,我们的对外开放之路才能更加平坦。事实上,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作为的空间很大。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久前在日本东京就明确宣示,“不谋求遏制中国”。他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威胁,而是对各国都有益的一股推动力量。
用市场经济的规则证明自己,用共赢的理念征服世界。进入资本扩张的时代以来,我们的对外开放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从原因方面来说,这些困难的产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虽然实行的也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毕竟还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短时间内还不容易被世人完全理解。也有外部的原因。从世界范围来看,资产收购与重组,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明显的优势,广阔的国内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雄厚的国力,以及坚定的改革开放的信心,都是克服这些暂时困难的有力法宝。只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对外开放,我们就能证明自己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者而决非破坏者;只要我们合作共赢的理念能够开花结果,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拥抱我们而不是拒绝我们。这样,我们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就走上了康庄大道。
大国的和平崛起在人类历史上虽然鲜有发生,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认真把握机遇,合理应对挑战,就一定能让这个世界看到一个大国的和平崛起,也一定能让世界看到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 (金融时报)
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更加强大因而也更加自信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正因为如此,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近来呈现出更加开放的姿态。上半年我们庆祝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胡锦涛检阅了多国海军舰队,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近日庆祝中国空军建军60周年,我国邀请了很多外国军事人员来参观中国的空军;近年来,中国与外国的军事交流与互访也越来越频繁。这些事例无不说明,我们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这样的开放决不是一帆风顺、没有任何障碍的。至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仍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的企业收购澳大利亚矿石企业的部分股份,虽经百般努力,仍以失败而告终。不止澳大利亚,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资产收购,鲜有成功的先例。向来以开放自居的西方世界,在这一方面却对中国关上了大门。世界危机爆发之初,世界市场上主要矿石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下跌,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逢低吸纳,却引发了西方一些国家的指责与猜忌。向来自诩为老牌、正宗市场经济的国家,在这一方面已置市场经济的规则而不顾。更有甚者,中国援助非洲,开拓非洲市场,有人就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面对自己国内的压力,却对中国祭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压迫人民币升值;中国派出海军舰队,在索马里海域保护本国和世界各国商船的正常航行,有人立即想到了“中国威胁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开拓?
和平崛起的信念不能变,改革开放的原则不能变。让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多少中国人的梦想,更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肩上不能推卸的责任。纵观世界历史,确实没有哪一个大国实现了和平崛起的梦想。然而,世界总是在前进:同样也没有什么事实能够证明,和平崛起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中国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一条必由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才能实现和平崛起的既定目标。任何道路都不可能没有艰难险阻。世界在变,我们的信念与原则不能变。
强化中华文化理念的传播,强化保卫和平的力量。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绝大部分的时间之内,中国的国力居于世界的前列。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候,中国也没有进行过对外扩张与侵略。然而,这些辉煌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多被世人遗忘。世界更为熟知的是自十九世纪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是屡屡被人侵略的中国。虽然宽宏大量的中国人早就宽恕这些侵略行为,但加害者的心里仍然惴惴不安,不由自主地要提防中国。一些人最为熟悉的是自己的发迹历史,活生生的先例,使得他们无法信服“和平崛起”的理念。这实际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理念的差异。面对这一局面,我们必须加强中华文化理念的传播力度。我们未必要求世界遵从我们的核心文化理念,但至少必须让世界了解、知晓、认可我们的核心理念,这样才能使那些无形的障碍消失于无形,我们的对外开放之路才能更加平坦。事实上,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作为的空间很大。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久前在日本东京就明确宣示,“不谋求遏制中国”。他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威胁,而是对各国都有益的一股推动力量。
用市场经济的规则证明自己,用共赢的理念征服世界。进入资本扩张的时代以来,我们的对外开放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从原因方面来说,这些困难的产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虽然实行的也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毕竟还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短时间内还不容易被世人完全理解。也有外部的原因。从世界范围来看,资产收购与重组,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明显的优势,广阔的国内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雄厚的国力,以及坚定的改革开放的信心,都是克服这些暂时困难的有力法宝。只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对外开放,我们就能证明自己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者而决非破坏者;只要我们合作共赢的理念能够开花结果,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拥抱我们而不是拒绝我们。这样,我们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就走上了康庄大道。
大国的和平崛起在人类历史上虽然鲜有发生,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认真把握机遇,合理应对挑战,就一定能让这个世界看到一个大国的和平崛起,也一定能让世界看到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