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两难的扩张政策下 中国如何拿捏?

发布时间:2009-11-18 点击数:1652
* 扩张的政策经济政策正面临两难选择
* 延续可能带来资产泡沫,退出可能让经济二次探底
* 一揽子计划中部分举措年内面临到期
* 刺激消费政策料会保留,房地产相关政策存变数
 
    中国如何在继续扩张政策基调下避免资产泡沫或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答案或许只能从稳投资,扩消费及调结构中寻找。
    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下月即将召开。受访的官方人士和学者都认为,基于经济回升的现状,无论是财政或货币政策,至少明年的规模应与09年大体相当,扩张力度无须再加大,包括货币投放总量以及财政赤字规模;但在结构调整方面却需要有刮骨疗伤的力度和方案。
    至于去年四季度出台的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中,部分今年年内到期的应急举措,涉及房地产以及刺激消费的减免税等举措,因结果可能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後续走势及资产泡沫的大小,仍须斟酌处理。
    “我认为需要新的思路,2010年应当进行政策转换,与其刺激需求,不如改善供给;与其振兴产业,不如搞活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处于两难的境地,继续坚持有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过早退出又怕二次探底,因此需要政策转换。
    另一位受访的财税部门官员就表示,从目前看到的政策基调不变,但微观领域的局部调整在所难免,涉及刺激消费领域的举措,包括家电下乡,车购税减半等政策,有望延续并进一步完善,但涉及房地产市场的税收政策,可能会因房价过快上涨分岐较大存在变数。
    “考虑到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明显,估计相关政府部门不太会直接提出终止一些将到期的政策,尤其是涉及房地产……因为都怕承担经济二次探底的责任呀。”上述人士说。
    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大要素中:前三个季度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是4个百分点,投资贡献是7.3个百分点,国内需求投资和消费加起来已经到了11.3个百分点的水平,这比改革开放3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9.8%还高,但外贸是负增长,前三个季度对GDP的拉动是负的3.6个百分点。
**政策框架已定**
    尽管大的政策基调明确,但确保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目标一致,避免扩张政策的後遗症,无疑是决策的关键。
    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就指出,明年金融政策应坚持在适度宽松的前提下,控制货币的总量,放活各类非银行信贷的金融活动;并在坚持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放活各类金融活动。
    “应该在控制货币总量的基础下,关注M2的变化,同时大力发展不创造货币的金融活动,比如股票、债券、各种信托计划和投资基金;以及不吸收存款的信贷活动。”这位前人行副行长在北京一个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最现实的选择是落实和管好两年4万亿的政府投资以及尽快完善相关税收法规,包括议论多年的资源税改革。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明年应该把政府投资的主要精力放在已经开通的项目上,保证4万亿的中央投资按时施工,对地方搞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已经开工的要千方百计的干好干完。
    “对进一步再铺摊子,我们应该慎重一点,如果不是国民经济所急需的,可以缓一缓。”范剑平说。
    财政部财政科所所长贾康也表达相同的论点。他表示,“现在没有必要慌里慌张改变这些一揽子计划。实行完了以後根据时机走一段看看,如果要退出的话,在官方的表现上不会当时宣布,会采取淡出的方式,如果做的差不多才会正式宣布转型。”
    中国新增1.18万亿元人民币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已累计下达42%。财政部下一步将密切跟踪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
**刺激消费政策不放松**
    而在消费政策方面预计仍会加力。受访的官员普遍认为,无论是长期或应急性的政策中,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方向不会改变,政策只会进一步完善,这已获得政府相关各部门的共识,包括鼓励汽车消费和家电下乡等。
    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张明认为,无论是1.6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还是家电下乡对提振今年的消费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汽车消费,这是大家没有预料到的,也是为什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高位的原因。
    他认为这些措施应该再延续一段时间,这其实是一个较小范围内,收入从政府部门向居民转移的缩影。
    不过,对于房地产领域的鼓励性举措,却因房价的不断攀升分歧渐大,担心引发资产泡沫,也使政策面临着较大的变数。
    财政部和城乡住房建设部的官员均表示,相关政策仍在讨论中,尚没有最终的意见。中国央行近期公布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关注资产价格。
**褒贬不一的产业振兴规划**
    至于一揽子计划中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也成为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在振兴的同时又要防止产能的过剩,同时还伴随着部分领域愈演愈烈的国进民退现象。
    魏加宁认为,现在非常担心这一轮的刺激经济的结果,大量的央企在拿地,当地王,回过头搞酒店、饭店,他们可以不计成本,且又可以拿到政府的大客户,民营企业竞争得过吗?类似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大量的国有企业不是在向国民经济命脉收缩,而是在向竞争性领域进军。
    他进一步指出,所以按照正统的说法,国有企业应该收缩到国民经济命脉领域,它所追求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社会公平,国有企业应该在这些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张明也认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核心思路是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後产能,而国有企业也不乏有落後产能,这些规划本身就推动了国进民退的过程。剩下的细则即使要出的话,未来的重心的也应该变化,产业振兴规划真正把产业升级作为重中之重。
    “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做到,而是倒着走。十年前提出往重点领域收缩,现在不但没有收缩,反而还往竞争领域走,这样将给中国经济未来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搞不好有一天我们又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魏加宁不无担忧地指出。(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