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收紧或汇率先行 人民币重启升值可期

发布时间:2009-10-28 点击数:1845
* 人民币增强弹性比上调利率更显迫切
* 明年上半年恢复升值可期,最快在明年初
* 国际政治压力增大,出口复苏情况是关键
 
    中国最高决策层对“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强调,已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收紧埋下伏笔。而在全球经济失衡、美元持续贬值的大环境下,中国货币政策可能先考虑恢复人民币小幅升值,而不急于调整利率。
    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出口和物价均有望今年底至明年初转正,加上美元贬值推动资本净流入,大宗商品涨价输入通胀压力,均为人民币汇率增强弹性,不再钉住美元提供契机。人民币升值亦有助于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内外需平衡。
    “我个人预期这次货币政策中性化将表现为汇率调整先行。在明年二季度……恢复人民币温和缓慢升值的态势。而明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将依维持在低水平,人民币过早加息只会导致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说。
    在中国前三季度实现经济增长7.7%,全年保八无忧之後,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今年後几个月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巴克莱资本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亦预计,明年人民币升值将在政策收紧上发挥作用。中国今年外贸顺差显着下降但数额仍颇为巨大;而3月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跟随美元贬值,也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方面压力。
    尽管中国央行一直强调人民币汇率调整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但8月初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要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
    自今年3月以来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累计下跌近14%至14个月低位;同期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贬值7.6%。来自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最早明年初升值,市场预期已形成**
 
    分析人士认为,明年上半年决策层或允许人民币重新开始升值,而调整时点则有望最快出现在明年初。
   “全球过剩的流动性中很可能有一大部分会伏击大宗商品市场,明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还有上涨空间,且传导到国内的可能性比较大。针对这个,人民币汇率有调整的可能性。”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称。
    他指出,最好是央行能选择对国家利益更有利的汇率形成机制,比如在短期内考虑盯住一篮子货币,中期内考虑未来一次性升值和放宽波动幅度。
    自2005年7月,中国政府宣布一次性升值2.1%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呈现加速升值态势直至去年7月,三年间累计升值约19%。但此後事实上重新盯住美元,汇率在6.82-6.84之间窄幅波动。
    巴克尔资本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窄幅波动的状况将在2010年被打破,但具体时间仍不确定。深圳一家中资商业银行的交易员则表示,央行可能会被迫考虑在几个月後重新允许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会在明年初。
    路透对六名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操作的交易员的调查结果显示,一旦央行恢复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每年将升值6%左右。
   近期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NDF)交易情况显示,海外对冲基金仍押注人民币会再度升值,继续增持海外NDF头寸.人民币兑美元一年期NDF周二报6.6718,相较6.8288的即期汇率隐含升值幅度约2.3%。

**出口恢复为关键,国际压力增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导致中国出口订单大幅缩减,自年中起人民币事实上重新盯住美元,以扶持出口商应对困境.中国进出口自去年11月起已连续10个月下滑,但今年5月後逐步改善;9月进口和出口同比降幅大幅收窄。
    高善文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明年沿海地区的出口会进一步改善,沿海的房地产开发也在恢复,态势已经很明显,明年就会基本恢复正常。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到明年二季度将大大消退。
    张明则指出,中国外贸情况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的情况,而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我们测算过相关的弹性,外贸对外国收入需求弹性会大一些,对价格弹性反而比较小。汇率变动对于中国贸易的影响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麽大。”
    如果中国出口能够稳步复苏,来自国际方面的政治压力将是中国政府制定人民币政策需要考量的因素。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体逐渐复苏,贸易保护主义亦呈蔓延升级态势,与之相适应,国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则明显增多。
    尽管美方去年希望中国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而未将人民币问题列入外交日程,但周二访问中国的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明确指出,希望中方能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我们认为这方面需要有更多进展。”
    此前美财政部在半年度汇率报告中未指控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但表示仍相信人民币遭到低估,且中国外汇储备的累计速度正威胁减少全球经济失衡的进程。(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