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警报尚未解除

发布时间:2009-06-03 点击数:1421
    近日,媒体上对于美国经济和欧洲经济流行一种形象的比喻,即金融危机只是让美国小受“皮外伤”,对欧洲经济才是“伤筋动骨”。如果把视野缩小至欧洲,人们又会发现英国之伤位列欧洲之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本次危机中如此窘迫?它的未来又有着几多变数?记者在与多位专家的交流中发现,固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决定了英国注定会成为本次危机的重灾区,其未来的复苏之路也可能面临着比其它国家更大的挑战。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陈新在6月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业在经济中权重过大是英国此番沦陷的最主要原因。目前,英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二,而其中金融和房地产服务业占比尤巨,这是其不同于欧洲大陆国家的一大特点。“英国在产业结构上与美国联系更紧密一些,因此它成为欧洲第一个受到冲击的国家。”陈新说。同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员方明也认为过度依赖金融业是英国此番积重难返的罪魁所在。“即使是在风暴的发源地美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加起来在GDP中的占比也不过32%左右,其对金融业的依赖程度明显低于英国。”方明指出。有数据显示,仅以伦敦和纽约这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作比,金融及相关服务行业占伦敦经济比重高达1/3,而在纽约这个数字仅为15%。毋庸置疑,作为本次金融风暴的最大漩涡所在,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沦陷表明英国经济“最核心的两大块出了问题”,其整体GDP降幅超过其它欧洲国家乃至美国也就不难理解了。有意思的是,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29日的一篇报道,有研究报告称未来20年英国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摒弃对金融业和服务业的依赖。与此同时,风能发电、机器人、纳米技术和干细胞研究将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领军行业。或许,这将会成为英国在经历本次危机后痛定思痛的一个坚决转身吧。
    着眼于金融体系内部,欧美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同质化也是导致欧洲各国“伤筋动骨”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英国更为突出。方明认为,和美国一样,英国经济的一大特点是货币乘数高,体现在银行体系就是杠杆倍数高。在年景好的时候,这样的模式意味着经济金融运行更有效率,利润成倍放大;而在风险来袭时,则意味着冲击的力道成倍叠加。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北岩银行等在内的不少英国大型银行就是栽在对于美国次级债的风险敞口过大这一着险棋上。高杠杆运行的英国金融体系在危机中饱受有毒资产困扰,而其去杠杆化的过程又势必会为其经济复苏带来重重阻力。
    英国经济不得不承受的第三重打击就是进出口贸易下滑。相对于亚太及东欧的新兴市场国家乃至德国、日本等传统出口大国,出口在英国经济中所占比重并不算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英国与欧盟大陆的进出口贸易额在其总贸易额中占比55%左右,与美国的贸易额占比为15%左右,这就意味着美欧整体需求的大幅下降直接威胁到英国70%的出口贸易。换句话说,如果欧盟大陆和美国的经济不能企稳,则英国通过贸易渠道受到的冲击也将持续。
    尽管眼下的英国经济也出现了若干“绿芽”,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对于英国的复苏之路大多忧心忡忡——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否如愿生效,这是最大的一个问号。早在更明晰的经济数据出炉之前,陈新认为,和美国相比,英国经济情况更糟,而英国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方面又比美国晚了一步。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干预不够及时,多少会影响到后续政策的传导效力。这就好比在出现感冒症状时没有及时吃抗生素,捱到发烧就只有去挂吊瓶了。
    英国和欧元区不同,由于没有类似于后者《稳定与增长公约》的限制,其政策手段有两个,即货币杠杆与财政杠杆。就货币政策而言,陈新认为目前0.5%的利率水平决定了其利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干预经济的能力已经非常有限,而英国也是较早开始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预计其未来在这条道路上还会有后续动作。但不同于美国的是,英镑实力毕竟较之美元相差甚远,因此英国央行在未来“开动印刷机”的能力和空间可能都不及美国。就财政政策而言,陈新认为已然高企的财政赤字将成为英国实施后续财政政策不得不考虑的一大掣肘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明两年英国整体政府赤字占GDP的比例将分别为9.8%和10.9%,为七国集团之首。英国财政部在预算报告中预测,在2009年~2010年和2010年~2011年,整体政府赤字占GDP的比例将为12%或更高。就在上月,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以英国财政赤字严重及政局不稳为由,将该国信贷主权评级前景降至“负面”,意味着英国有可能失去其AAA的最高评级,并成为第一个陷入降级危机的发达经济体。
    美国研究机构Stone&McCarthy Research Associates在发给记者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目前有关英国经济复苏的向好预测都是假设大规模放宽货币政策、此前推出的财政刺激计划、英镑贬值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最终大幅刺激经济增长。“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大力度的扩张性举措。然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尚不确定。”邮件中说。“而且,尽管政府陆续推出新的政策举措,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IBOR)也已下降至纪录低位,但信贷市场基本面似乎依然相对功能失调。因此,对于英国经济将于2010年第二季度起以高于趋势增速持续增长的预期,我们更多持保留意见。”(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