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经济:现在说“见底”言之尚早

发布时间:2009-05-19 点击数:1055
    在大幅降息和财政刺激计划的作用下,近期欧元区部分数据出现了改善。有市场人士称欧元区经济已显现一缕曙光,有望今年底前趋于复苏,5月11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罕见地预测经济正处在周期的“拐点”附近。但也有人认为欧元区经济萎缩远未结束,将持续至2010年,且欧洲经济低迷给全球经济尽快复苏也蒙上一层阴影。就欧元区经济是否“见底”,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还有多大空间,欧元区会否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等问题,记者与瑞士信贷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汇丰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陈新进行了一番探讨。专家们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欧元区经济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下滑,现在说“见底”言之尚早。
    经济复苏迹象较弱  信贷就业改善尚待时日
    记者:欧元区经济出现了一丝企稳迹象,但5月15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欧元区一季度本地生产总值(GDP)较上一季收缩2.5%,比去年同期萎缩4.6%,创下该区自1995年首次记录GDP数据以来最大降幅,其中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经济为40年来最差,您对当前欧元区经济形势如何评价?
    陶冬:美国经济见底的迹象比较浓厚,欧洲的迹象还比较弱。这是因为:一是欧洲银行的资本重组远远落后于美国;二是欧洲就业市场没有改善,甚至某些国家还有恶化迹象;三是东欧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所以现在谈欧洲经济见底可能言之过早。
    陈新:欧盟委员会4月29日发布的经济预测春季报告显示,其经济衰退程度比预想的程度要深。5月7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继续下调0.25%降至1%,同时宣布准备购买600亿欧元有资产担保的债券。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元区经济衰退还没停止,所以需要下猛药医治。
    屈宏斌:欧元区经济开始企稳,最困难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不过,我们仍担心这一轮反弹能达到多高,又能持续多久。其中最主要的风险来自欧洲内部。全球贸易循环急剧萎缩,部分国家家庭部门正致力于去杠杆化,消费严重下滑。好在降息以及通货膨胀率走低加快了欧洲家庭的去杠杆化进程,这是与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那次危机相比较而言。但由于负债水平过高,加上失业率上升迅速,去杠杆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2010年欧元区经济可能见到的仅仅是非常弱的复苏。
    记者:欧元区经济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根本性复苏,复苏的前提性条件是什么,如何判定?
    陶冬:无论是美国还是欧元区,经济数据很多,但我关注两大块:一是银行什么时候贷款,只有信贷恢复了,资本才能够流通,经济才能够活跃;二是就业,只有就业情况好转,最终需求才能够上升,信心才能够提升。我认为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时间至少会比美国滞后6个月。美国经济有复苏的迹象,但比较弱,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时间目前较难判断。
    陈新:欧元区经济转折的关键在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稳定以及信贷渠道的恢复。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数量扩张规模小于美国
    记者:欧洲央行7日将基准利率由1.25%下调至1.0%,目前利率也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还有空间吗?还会采取新的举措吗?
    陈新:欧洲央行下调基准利率至1%。这是因为一方面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市场对本次降息普遍抱有预期;但另一方面1%又是人们的心理临界点,降到1%以下,可能会向市场发出错误信号,加重对经济下滑的悲观气氛。因此,欧洲央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时,首次选择采取非传统手段,通过购买有资产担保的债券方式向欧元区输入更多的流动性。具体的操作方式在6月4日举行的央行会议后才能公诸于众,而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并没有排除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
    屈宏斌:从利率政策角度来看,特里谢关于1%的利率水平是不是还将继续降低的表述说明欧洲央行可能最早于6月暂停降息。出于对近期经济开始出现积极变化的认识,欧洲央行认为目前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这实际上是自2005年底以来的首次出现这一用词。我们之前认为欧洲央行可能将利率下调到0.75%,现在看来这一预测有向上调整的风险。
    陶冬:欧洲央行惟一的政策目标就是维持币值稳定,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对于经济增长以及帮助摆脱经济衰退意义没有美联储那么大。随着情况的变化,欧洲货币当局对刺激经济会有更大的决心,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洲央行会持续不断的降息,我相信欧洲央行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另外,欧洲央行还会进行数量扩张,但是规模会明显小于美国。
    记者:特里谢日前表示欧洲央行已原则性同意购买债券,此次购买的是银行债券,未来会购买国债吗?
    陈新:欧洲央行本次降息以及计划采取的非传统手段,目的在于进一步调低货币市场的利率,鼓励银行稳定并扩张信贷,帮助改善某些重要的私有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为银行和企业简化融资条件,以便刺激欧元区的经济停止下滑并走向复苏。
    陶冬:这是欧洲央行对于数量扩张政策的一个背书,并且是不可避免的。利率已经逼近零利率,那么传统的货币扩张政策可以使用的空间越来越窄,而欧洲央行为此采取一切措施,为下一步货币政策操作推波助澜,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是欧元区货币政策扩张的开始。欧洲央行购买国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它的当务之急还是购买银行债券,因为这对银行重组起到一定作用。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欧元区是由许多国家组成,国债的质量各不相同,总的债券数目也比美国要小。我认为,除了国债之外,欧洲央行还需要有新的领域来做它的市场干预手段。
    屈宏斌:欧元区可能还会有非常规政策出台,不完全排除欧洲央行直接买入政府债券的可能性。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欧洲央行仍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唯一不追求直接数量宽松政策的主要央行。
    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的盛行,实际上是利率工具在各国降息到零利率区间后的无奈政策选择。货币供应通过数量放松大大增加的短期效果是可以增加名义需求,但长期必将推高通胀。因而实施数量放松货币国家的货币将不可避免较未实施该政策的国家货币疲软。美元走软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对于通胀目标十分关键的衡量通胀预期的利差指标将由于政府购入债券而变得不再可靠,使得政策失误的几率大大增加。有鉴于此,对于我国来说,现阶段以及未来3-5年应当更多关注手中所持有的美元资产的风险,并把握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的机遇扩大实物资产在政府持有资产中的比重,一方面避免长期通胀带来资产缩水,另一方面为经济复苏之后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财政政策掣肘较多  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
    记者:此轮经济衰退是欧洲二战后程度最深、范围最广的,爱尔兰及德国为欧元区表现最糟糕的经济体,有预计称今年爱尔兰经济将萎缩9%,德国萎缩5.4%。为扭转经济颓势,欧元区会否采取新的财政刺激措施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
    陶冬:美国和欧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美国有一个央行和一个国会。而欧盟有27个成员国,各个成员国财政状况、社会贫富和振救经济的意愿不尽相同,这就注定欧盟在刺激经济计划方面一定会缩手缩脚。这在4月份G20伦敦金融峰会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尽管全世界都有挽救经济的决心,但是由于德国和法国的坚持,导致没有办法推出一个相关的财政刺激方案,这在某种程度上从侧面反映出,欧盟对于通过天文数字的财政赤字来解决经济周期性问题的抗拒,我认为欧元区短期内不会有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出台。
    屈宏斌:欧元区各国继续加大财政刺激政策力度的空间很小,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前期的刺激财政政策已经大大恶化了各国的财政赤字规模;其次,欧元区各国之中能出台刺激财政政策的国家早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德国的刺激政策规模与美国不相上下,而法国还出台了专门针对汽车产业的特别刺激计划;第三,不少欧洲的决策者不认为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对于保增长会有效。以德国为例,由于前期减税带来的实际收入上升最终只带来储蓄增加而不是政策目标所期望的消费需求上升,最近出台的刺激政策主要偏重于基础设施投资。(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