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衰退确实是全球性的

发布时间:2009-04-24 点击数:1223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这场全球性经济寒冬面前,诗人雪莱充满希望的反诘似乎失去了原有的力度。4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半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第三次下调其对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预计今年将出现1.3%的下降,明年增速有望转正,但也仅在1.9%左右。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员方明23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MF这一预测可能过于悲观。
  在这份长达195页的报告中,IMF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金融危机伴随全球经济同步下滑可能会导致历史罕见的严重而长期的经济衰退,复苏力度将比以往危机后的平均复苏力度更弱。在这种背景下,各经济体在未来一两年内有必要维持甚至增加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同时考虑中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当前判断:经济持续收缩通胀压力消退
  报告强调“衰退确实是全球性的”,几乎所有经济体的增长都较2003年至2007年间的水平大幅减速。预计2009年发达经济体将收缩3.8%,明年仍将为零增长。其中美国经济今年将收缩2.8%,明年年中有望开始复苏,但全年增速将为零;欧元区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收缩4.2%和0.4%;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2009年均将呈负增长,2010年将开始复苏,但力度不大;相比之下,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前景最为光明,预计今明两年可分别实现4.8%和6.1%的增长,其对中印两国2009年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为6.5%和4.5%。
  对于这样的数字,方明的评价是过于悲观。“IMF对于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预测过于悲观了,”他说,“我们预计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率应在8%至9%。”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上升30%,消费上升15%,则二者对GDP的贡献率分别可达到4.5%和4.4%,即便在最悲观的情况下,中国全年进出口出现贸易逆差,且对GDP构成-0.5%的拖累,则中国经济也可实现8.4%左右的增长。
  此外,IMF的报告中提到,因商品价格下跌,经济疲软抑制工资增长并侵蚀利润,各经济体通胀压力迅速消退。从目前来看,日本已出现温和通缩,IMF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至2010年底。此外,记者注意到英国最新发布的纳入住房成本的RPI(零售价格指数)数据为-0.4%,已经步入事实上的通缩区域,这是1960年3月以来的首次。那么在从通胀到通缩再到新一轮通胀的过程中,目前的全球经济究竟处于何种阶段?方明认为,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未来全球的确存在一定通缩风险。“尽管当前各国央行都加大了货币供应,但因为金融体系出现问题导致货币乘数下降,这制约了央行对抗通缩的能力。不过这个时间不会很长。伴随经济复苏以及金融体系的恢复,货币乘数会出现相应反弹,进而提升加大货币供应的效力。”他说。
  主要风险:政策效力不足信心难获提振
  在分析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时,IMF担心公司和家庭违约增加将使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金融资产负债表遭受更大损失,同时新的系统性事件使金融机构恢复信誉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报告提出一个主要的担心是“政策可能不足以阻止金融状况恶化与经济疲弱之间的负面反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家庭信心不足可能导致发达国家家庭重新积累储蓄,从而限制政府财政刺激的效果;二是虚拟经济去杠杆化的过程可能会削弱政府放松融资的政策效果。
  关注亚洲:警惕三重风险双管齐下应对
  报告探讨了当前亚洲地区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政策应对。IMF警告,当前亚洲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三方面:一是外部发达经济体更深更久衰退会进一步降低亚洲各经济体外需,进而影响其出口、投资和增长;二是全球金融状况紧缩会加大亚洲金融部门和企业压力;三是需求下降和外资撤离会对企业构成更大威胁。为此,报告认为亚洲各经济体应着重从两方面应对挑战:一是积极缓冲危机影响,即坚持反周期政策,依各经济体实际情况加大刺激经济步伐并放松货币政策;二是降低出口依赖,由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向内需拉动。
  报告认为,中国之所以能继续保持全球经济领头羊的地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出口在中国GDP中占比较之其他新兴经济体相对较小,二是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将有效拉动其国内消费与投资。报告赞扬中国现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已经非常有力,同时认为在内需方面仍有进一步刺激空间。“促进国内消费既可提供短期支持,又有助于其(中国)在中期内平衡经济。”报告称:“这其中包括加大公共卫生和教育支出、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向低收入家庭转移支付、更多投资于农村以及降低消费和收入税。”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