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货币一体化渐行渐近

发布时间:2009-04-22 点击数:1149
    放大至全球范围内,目前世界经济呈多极化发展,主要发展趋势为美洲、欧洲和亚洲,但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唯独缺少亚洲一极。也就是说,亚洲的货币金融合作有助于加强亚洲的货币一体化,提升其在世界经济金融的地位。同时对形成未来三足鼎立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亚洲的团结,有利于亚洲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推动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
    作为本轮金融危机的众多“副产品”之一,加强区域合作的迫切程度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对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之一的亚太地区尤为如此。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有关加速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声音令人振奋,也提出了很多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论坛上明确提出中国立场,即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最大限度照顾彼此关切,尽早达成共识,建成区域外汇储备库,增强本地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作用,研究扩大互换额度和签约国范围。
  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均胜4月21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当前时点提出加强货币合作非常必要。“从东亚金融合作的历程看,当前的金融危机同1997年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具有推动作用。危机带来的资本流动逆转、区域信贷紧缩和汇率动荡都对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抵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防止未来资本流动逆转可能造成的打击,加强货币金融合作,通过地区间的集体的力量来实现区域金融的合作和稳定,会远大于一个国家所作出的任何努力。”
  合作条件渐趋成熟
  有关亚洲货币合作的倡议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最早是由日本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囿于当时条件限制,这一构想很快搁浅。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10+3)签署以货币互换安排为主要内容的《清迈倡议》;2002年6月,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提出亚洲债券基金的概念,并于2003年正式启动该基金;2007年5月,“10+3”财长会议正式提出设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设想。
  作为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两个标志性事件,清迈倡议和亚洲债券基金为进一步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和经验。除此之外,两位专家均认为,伴随近十多年来区域贸易、投资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各经济体在金融实力上的不断增强,以及各经济体越来越不满意当前区域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不平等地位,当前东亚货币初步合作的条件较之以往已成熟许多。“最重要的是,货币合作的条件不是静态的,东亚可以‘边干边学’,不断地通过实践来为更深的合作拓展条件。”刘均胜表示。
  加强合作符合各方利益
  东亚货币合作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进展,一方面得益于各项客观条件的逐渐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各经济体越来越认识到朝此方向迈进可能带来的种种好处。
  就区域经济而言,加强货币合作最重要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加强本地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两位专家均认为,亚洲通过货币金融合作,更多的是流动性提供机制,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加强双边和多边的货币互换,有助于解决当前本地区存在的“货币双重错配”问题,能够有效加强有关国家及地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避免单个国家陷入“囚徒困境”。此外,亚洲整体经济发展将因此获益,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有望进一步提高。“东亚地区传统上是美元本位,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依赖是本地区的一大弱点,亚洲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亚洲经济内生性的良性发展。”丁志杰说。
  对中国来说,积极推动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增强其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提升其在地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也有利于带动人民币的国际化,由过去的边贸使用、跨境流通迅速转移到大贸易、投资和储备中。从更务实的角度来看,“区域合作能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增加区域内总需求,这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刘均胜表示。
  放大至全球范围内,目前世界经济呈多极化发展,主要发展趋势为美洲、欧洲和亚洲,但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唯独缺少亚洲一极。也就是说,亚洲的货币金融合作有助于加强亚洲的货币一体化,提升其在世界经济金融的地位。同时对形成未来三足鼎立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亚洲的团结,有利于亚洲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推动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丁志杰说。
  看得见的合作空间
  比照欧洲统一货币联盟从无到有数十年的漫漫征程,亚洲在货币合作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那么当前较为现实的合作空间究竟有多大?刘均胜为我们勾勒出现阶段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路线图,即从清迈倡议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到多边货币互换,再到区域外汇储备池,最后到亚洲货币基金。与此同时,各经济体可协作努力,加强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有希望形成一个更开放、市场基础设施更完善的区域资本市场。
  丁志杰也认为强化流动性提供机制是当前亚洲货币金融合作的可行方向。他说,相比于以汇率稳定机制为主的欧洲模式,当前亚洲各国的经济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汇率稳定机制的建立面临更大的挑战。更重要的是,亚洲国家急需解决的是如何降低开放性经济体可能遭遇的外部冲击,流动性提供机制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促进货币双边和多边互换、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以及加强亚洲开发银行作用是当前更为现实的努力方向。
  尽管两位专家都认为上述合作存在很大拓展空间,但对于前进路上可能遇到的挑战也并不讳言。“大部分经济体只愿意在防范危机的层次来加深合作,对更高层次的合作保持谨慎态度;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区域互信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刘均胜表示。与此同时,丁志杰认为亚洲开发银行在促进区域合作方面需要发挥更大作用,他说:“正如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烈的美国色彩制约了其作用。亚洲开发银行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改变依附一些大国的姿态,真正立足于亚洲,成为亚洲的亚行。”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