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急速扩张 最缺的是人才

发布时间:2009-03-26 点击数:1751
    不断壮大的典当行业渴望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然而人才的匮乏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制约行业整体发展的瓶颈。
  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就业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今春,规模不等的各类招聘会、人才交流活动在全国各地“火爆”上演,成为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其中中小型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各大招聘会中吸纳人才的“主流”企业。
  在这当中,不少典当企业借此机会招兵买马,增加自身人才储备。然而,专业性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培养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部分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等问题也从中凸现出来,如何吸纳人才、运用人才、培养人才成为典当行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升级扩张 企业招兵买马
  无独有偶,在典当行业发展相对较快的浙江省,应聘典当行已经成为不少在校毕业生的首选。浙江工商大学今年金融专业预计将有三四百名应届毕业生,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往年到这个时候,已经有20%至30%的同学找到工作了,今年却只有10%左右的同学确定了工作单位。“很多金融机构不是说缓招,就是暂没招聘计划。面对这种情况,也有部分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把目标对准最近作风生水起的典当行业,很快就谋得了不错的职位。”地方性政策扶持典当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也令典当行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而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目光。
  在经济不景气、企业纷纷裁员的大背景下,典当企业却不断添人进口,究其原因,与典当行业的快速扩张不无关系。据此前税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开展“类金融”业务的典当行业因放款条件比银行更宽松,吸引了不少中小企业和个人,目前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发展自然需要人才,典当行业的正常运转需要诸如财会人员、评估师、营销人员等各类人才。”有社会学者认为,目前全国有3000多家典当行,从业人员3万人左右,在行业壮大的同时,如果每家典当行再提供两至三个就业岗位的话,近期该行业便可向社会提供近万个职位。
  在典当行业不断扩张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酝酿人员结构的调整。中国商报从全国多家典当行了解到,目前成规模的典当行越来越注重企业人员素质的培养。例如国内某颇具实力的典当企业目前的人员架构为硕士研究生8%、本科70%、大专22%;年龄结构,23至30岁的员工约占70%,30岁以上的员工约占30%。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典当企业希望走专业化、规模化道路,进而做强做大,因此高素质、低龄化、专业化的人员结构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人才匮乏 制约业务种类
  尽管行业自身扩张以及以提升人员素质为目的的结构更新让典当行业成为解决就业的新型渠道。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典当行业专业人才的紧缺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有生意不敢做,原因是没人会鉴定。”浙江某典当行日前接受了一件张大千的书画作品,然而由于企业内部无人懂得书画鉴定,只好放弃了这单价格不菲的买卖。据了解,众多典当公司之所以对艺术品这块“肥肉”乏人问津,与艺术品评估鉴定人才的奇缺不无关系。艺术品鉴定的人才多数被拍卖行业吸纳,进入典当行业的专业人士微乎其微,这种同其他行业的人才竞争也使得从事评估鉴赏的人才流失。
  类似艺术品典当的情况也同样存在于民品、房产、汽车等一些典当行惯常的经营业务当中。天津某典当行于近日接到一单珠宝典当买卖,却因为惟一一位具有珠宝鉴定方面经验的业务人员回家过年而致使这笔价值不菲的买卖“流产”。
  “有经验的没学历,有学历又没经验。”一些典当企业的经营者提起人才的话题都显得很无奈。典当作为特殊专业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尚属空白,加上传统型人才老龄化,年轻人才奇缺,从而使得典当人才出现了“断档”局面。一些经营者表示,由于缺乏评估人才,那些需要鉴定的大宗买卖他们根本不敢接。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新老企业都急需专业人才,尤其是评估人才,因为评估人才的价值远远高出其人力成本,因为专业人员能准确估价当物,化解经营风险。
  根据美国典当协会(NPA)近期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美国共有典当行2万家左右,典当从业人员近8万人,直接为3400多万社会公众(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2%)提供典当服务。按美国的典当业人力资源情况推算,我国典当业人力资源可以说是严重不足。据了解,2008年全国新增典当行800余家,但是每年典当专业毕业生却不足200人。目前,全国范围内只有湖北经济学院、天津南开滨海学院等高校开设了典当专业,另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大学的珠宝专业也为典当企业输送了一定量的评估鉴定专业人才。
  然而,多数典当行还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新员工。“例如房产、民品的评估鉴定是‘技术活’,专门学习这样技能的人少,典当行只能采用‘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方式。”据湖北楚华典当研究所所长危惊涛介绍,一般来讲,典当行培养一个民品典当估价师,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才可以独立做业务。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跟不上企业业务的发展。而典当行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更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仅靠企业自身培养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典当行业现行机制,多数典当行业都是先成立,后培训。“尽管企业定期会输送业务骨干进修并聘请有经验的人士为员工进行培训,但是这种后天的培养仍然无法让所有人都得以成长。人员的不专业往往会给企业造成一种无形的风险。”
  另外,目前国内典当人才培养方面途径单一,仅仅依靠以老带新或者院校输送等方式还无法根本满足企业的需求。危惊涛表示,由于没有其他渠道,典当企业只能通过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典当专业人才培训班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据了解,全国典当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类似典当基础知识、民品房产评估等专项培训班,“每个省一年至少举办一次培训,有的典当企业较多的省份甚至每个月都要举办一次。”
  “柜台上”缺乏专业性的技术人员,业务发展也让典当行对综合性人才求贤若渴。目前我国典当行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已成为我国典当业向做精、做专、做久迈进的障碍。培养、使用现阶段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中高级人才,已成为典当企业管理的重点课题。
  专家指出,典当行业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一个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周期比较漫长。另外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也是典当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瓶颈,比如对珠宝、古玩、字画等的鉴定就需要非常专业的资深人士,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导致了这类人才的紧缺。
  长远发展 需要战略眼光
  不言自明,作为典当企业竞争的核心“人”的问题,是决定典当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没有高素质的专业骨干和行家里手,典当企业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然而从客观上讲,典当业“复出”较晚,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相关人才的教育体系。另外,典当业对人才的要求高,需要的是包括政策法规、金融知识、评估鉴定等在内的多方面知识储备的人才。行业的交叉,业务的庞杂,使当今典当行对人才的渴求、使用、培养比任何一个行业都显得迫切而重要。
  此外,典当行业的很多“先天”因素决定了典当行缺乏专业人员,只能在经营中逐步培养,而对典当行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来说,要想规避风险,首先要有一个具有丰富的专业、社会知识、良好的品德和果断的作风的管理者,这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而管理者自身不但要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更重要的是他要成为一位“伯乐”,选好人、用好人、培养人、留住人。换言之,合格的典当经营人才是典当业防范风险和快速发展的根本。
  “在典当行业中,从其他行业转行做典当的管理者不在少数。于是一些企业经营者也‘习惯’性地挖人才。一些业内精英成了‘抢手货’,从一家跳到下一家,虽然挖人的企业从中获得了一些经济实惠,但是这只是短期的、眼前的,往往容易造成能人跳槽后,企业‘后继无人’。”湖北楚华典当研究所所长危惊涛认为,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典当企业的管理层面更加需要战略眼光,大力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才更有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业内专家建议,典当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路径:首先是建立与大学联手招生的机制,为典当业快速发展储备高学历人力资源;其次,可以深化典当行业现有的培训机制,让全行业从业人员都凭证上岗;再次,开展专业化培训渠道,为典当行业培养特殊的专业人力资源;选派少量高级人才到国外学习深造。“另外,加强典当业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对典当行业对不断发展的新业务的需求。”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一些致力于实践连锁化经营的典当企业,开始注重人才储备的数量。从前典当行的从业人员多为中专、高中毕业,但随着典当行业的发展,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也更多地加入到典当行之中,这也是典当行业业务创新的动力之一。
  据了解,部分企业早已付诸行动,纷纷利用为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落实户口、带薪实习、公派培训、聘请专家内部培训等方式,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例如华夏典当行便于近日积极联手相关院校,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在吸纳人才的同时,也鼓励校方开展典当相关专业。“其中不仅有中国地质大学这种专业对口院校的学生,也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这种综合院校的学生。”
    走连锁经营、集约管理的道路,尽快引进银行、证券、房产等方面专业人才,开发新业务品种, 已经成为多数典当企业经营者的共识。企业经营者纷纷表示,企业愿意依靠自身的努力来促进整个行业人才的培养,一同攻破人才紧缺的“堡垒”,才有可能把典当行这个“蛋糕”做大做强。(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