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防范风险是金融业永恒主题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形成的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深化,给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和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在金融业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既要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的力度,同时,必须牢记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
“必须牢记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广州和深圳主持外贸、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座谈会时做出上述要求。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演化并引起世界经济趋于衰退的不利国际形势下,同时在金融业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王岐山的这一讲话精神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重要意义。
“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这是对人类金融业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纵观人类金融业发展历史,风险与金融相生相伴,金融业是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或过程中,才得以从初级阶段演变发展到现代高级阶段。如果没有防范意识和必要措施,金融风险可以在一个金融机构、一个金融行业出现,甚至在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乃至在国际金融体系出现,并可能演变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破坏力难以估量。
在人类金融发展史上发生了难以计数的金融风险及许许多多的金融危机,近代史上(1637年)有“郁金香投机狂热”,二十世纪30年代发生了“大萧条”,1997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而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现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些金融危机给发生危机的国家和波及到的世界经济带来了深重的影响。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形成的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深化,其给国际金融业、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由此给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和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始终要牢记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保障我国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安全稳定和持续较快发展。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历次出现的金融风险,我们要重新审视和吸取其中的教训,对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可能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各类新形式的金融风险,我们要紧密跟踪观察、分析成因、未雨稠缪、积极应对。
日前,央行统计数据表明,1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达1.62万亿元,银行信贷呈现爆发性增长。一方面我们要看到1月份信贷超常规增长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它体现了银行业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战略部署和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要求的积极努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信贷增长这样大规模和快速度的增长不具有持续性,银行应当在后续月份保持信贷分季均衡投放的节奏,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既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保障银行自身稳健持续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银行有几个方面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第一就是现在国际金融市场十分动荡,加大了国内银行涉外投资方面的风险;第二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处于经济衰退过程中,许多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不太景气,许多企业有可能会因为失去市场导致营业收入下降甚至现金流出现问题,带来还款压力,如果是发行债券的企业就会有兑现的压力。对银行来讲以前发放的老贷款风险就会迅速加大;第三是国际商品巨大的波动可能会造成我国原材料进口企业的经营业绩的波动,同时加大了贷款银行的风险。”
另外,随着我国实体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深入,银行自身的状况也会受到挤压,利率下调导致银行利息收入下降,进出口减少使得银行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业务收入减少,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可能会造成银行资金业务、中间业务手续费的减少,这些市场的变化都会影响银行的利润,给银行带来风险。
如何防范这些新的风险?赵锡军认为,对于已经发放的贷款,银行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分析哪些贷款可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提前提取充足的准备金。在新发放贷款的审查方面,对于企业市场前景、经营状况的判断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同时要综合考虑不良资产可能反弹、收入下降等情况,全面做好风险防范准备。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表达了这样的看法:“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体制决定了在当前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背景下,银行必须有相应规模的信贷投放。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也会波及到银行业。因此银行必须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风险的防范。当前有一些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银行从贷前调查到贷后管理都必须做好工作,这样银行才能在保证信贷规模适度合理增长的同时,降低不良率。”
从1月份的信贷情况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银行应当保证贷款的供给。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融资困难比较严重,银行从调结构的角度出发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涉农行业、下游加工制造业本身风险较大,但在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银行对它们的支持还要加强,但同时也要提高防范风险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信息识别的能力。
中银国际的银行分析师认为,“贷款高速增长埋下资产质量隐患”。短期内高速增长的贷款无疑推迟了不良贷款的产生,但从长期来看,目前大多数对企业的资金投入是为了保持其存活性,因此不能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这一点从亏损企业家数和亏损金额仍在增加就可以看出。事实上,根据银监会的数据,即便在2008年11月、12月的贷款高增长后,2008年底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际上仍在缓慢上升。而贷款增长的无法持续性也造成了不可能无限制地利用新增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
针对银行分析师指出的上市银行将来可能出现不良率上升的风险,上市银行要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和化解这种风险。
2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伦敦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我带来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他谈到信心的来源时,有一条是“来源于中国有一个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经过长期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基本面是稳健的、良好的,我们相信,金融机构只要“牢记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采取一切必要的防范风险的对策措施,中国金融体系过去没有、现在和将来也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