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继续适度宽松 经济发展长期趋势未变

发布时间:2009-02-24 点击数:1556
    “去年可谓是大起大落。上半年,物价水平比较高,下半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收缩。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央行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及时对货币政策操作方向、力度进行调整,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比较有效的组合。应该说,较好地完成了金融宏观调控的任务。”
    “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央行在2月23日晚发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的。也正如该份报告所言,去年全年我国货币信贷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众所周知,去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件件大事接踵而来,尤其是世界经济受到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形势复杂多变,高度的不确定性使各国政策制定者面临历史罕见的巨大挑战。中国置身其中,同样不可回避。
    为了确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去年11月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央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的措施,及时释放确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的信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去年9月以来,央行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取消对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的硬约束,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可谓是大起大落。上半年,物价水平比较高,下半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收缩。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央行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及时对货币政策操作方向、力度进行调整,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比较有效的组合。应该说,较好地完成了金融宏观调控的任务。”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明显加剧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作出这样的判断。显然,正是内因外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性,使央行当前的金融宏观调控任务尤为艰巨。而值得欣喜的是,面对当前不断加剧的压力和艰巨的任务,央行选择积极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从价格形势看,近期仍有下行压力,通货紧缩风险较大。但当前不少经济体及其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和金融救援计划,都会导致货币增发和财政赤字增长,从中长期看有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对此也要给予关注。
    尽管如此,我们看到,报告同样对我国经济未来形势作出了冷静分析——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增长潜力较大,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加之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基于这一分析判断,报告明确提出,央行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还明确了“保持银行体系有充足的流动性”、“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应对之策。
    这意味着,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大背景下,央行已经为我国经济尽快回暖开出了一张综合“药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09年,随着我国货币政策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央行定能为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发展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