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翘首 银行沉默期待股权质押贷款叫好又叫座

发布时间:2009-02-05 点击数:2227

    近日,南平市某商贸公司负责人来到南平市工商局注册科申请办理股权质押登记。工作人员当场受理,发放了股权质押登记证明。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这家企业的两位股东将所持的3000万元股权质押,当日就从南平市融信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拿到500万元贷款。 
  据了解,这是2008年10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实施以来,南平市办理股权质押融资的第7家企业。截至目前,南平市工商局已为这7家企业股东的2.7亿元股权通过办理股权质押登记,变现了2.1亿元贷款,分别占全省工商系统帮助企业利用股权出质融资件数的50%、出质股权数额的66.67%、变现金额的62.87%。
  股权出质融资走上前台
  在银行信贷紧缩、股市低迷再融资难的大气候下,股权质押无疑为患上“融资饥渴症”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以往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担保公司,一种是固定资产抵押。这种被称为“股权出质”的融资方式,手续简便,效率高,处置成本费用低。出质人和质权人只需携带股权质押合同、双方身份证明等,到工商部门进行出质登记后,即可获得金融部门的融资。 
  据南平市工商局注册科何智平介绍,南平市大部分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通过不动产抵押,很多企业由于不动产已作了抵押,再打算进行二次融资十分困难。股权质押的融资模式打破传统质押模式的限制,可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然而,由于股权质押存在高风险,南平市各家银行迟迟没“出手”,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银企互惠共赢局面。没有财大气粗的银行来撑腰,企业尤其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唤醒沉睡股权的道路,曲折难行。 
  银行患上“贷款恐惧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7家进行股权出质融资的公司中,有6家是向担保公司或外地金融机构办理的。迄今南平市数额最大的一笔股权质押贷款——邵武中竹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1.87亿元贷款,也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行发放的。 
  按理说,股权质押为企业提供新的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应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可为何闽北各家银行集体保持沉默? 
  据了解,由于风险大,过去基本没有银行会接受股权质押贷款,因为企业如果在抵押期间将股权转让,银行将承受损失。这次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政策中,明确要进行股权出质登记,即企业股权在质押期间,将被工商部门锁定,无法进行转让。即便如此,仍不能消除许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恐惧症”。 
  南平市金融界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除了还没有收到上级银行关于股权质押方面政策的因素外,股权质押带来的高风险也是银行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这些风险包括:因人为因素高估股权,或评估股权不合理,将给银行带来损失;未能正确对股权的市场变现能力进行评估,可能造成股权有价无市;股权质押后,未对质押人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或有效控制,因质押人经营不善或资金链断裂,将导致股权减值或贬值等情况。
  闽北仅两家典当行受理
  股权质押,民间借贷公司也“发憷”。目前在闽北开展股权质押典当业务的,仅有南平市融信典当有限责任公司和邵武汇弘典当行两家。 
  “优良的股权是有资产价值的,”与银行保守态度不同的是,南平市融信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世民十分看好股权质押贷款前景。 
  据他介绍,早在2006年,融信典当公司就涉足股权质押贷款业务了,如今逐步形成一套股权质押典当、股权质押担保的做法。2007年2月至2008年3月间,在南平市工商局注册科的协助下,这家公司还曾试行股权质押锁定。 
  如今有了工商部门的介入,融信典当公司的信心就更足了。而作为闽北典当行业中唯一的国有企业,它当然也不会忽视股权质押典当潜在的风险,在开展业务的时候,需选择现金流充足、贷款期限较短、企业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商贸、生产型、房地产等企业。若企业拥有重点企业、龙头企业、银行信誉企业、产品著名商标等头衔,他们也会优先考虑。此外,他们对固定资产条件和财务指标条件的细化、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半年等一系列措施,也进一步降低了风险。截至目前,融信典当公司为股权质押累计放贷78笔12880万元,无一笔风险,无一笔逾期。
  然而,融信典当公司虽说敢吃螃蟹,却毕竟“势单力薄”,这也是邵武中竹纸业上亿元贷款不得不求助于外地银行的主要原因。 (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