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精品投资:实现精神与财富双丰收

发布时间:2019-08-12 点击数:1408


艺术精品投资:实现精神与财富双丰收
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


前不久,建信信托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9中国家族财富可持续发展报告——聚焦家族信托》。该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拥有亿元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1万户,其中拥有亿元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6.5万户。研究显示,这一群体更加关注财富传承和财富管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度变革,国人财富不断增加,财富管理观也不断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教授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国人财富日益增长,投资也经历了从只看财务收益转向艺术品资产观念变迁的过程,艺术品投资成为国人财富观变迁的重要体现。日前,就从艺术品金融看中国70年财富观变迁的话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教授,探讨变迁的方向和趋势。


兼具经济价值与精神回报

《金融时报》记者:在中国,随着文化和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艺术品进入资产配置的理念也在逐步升温,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会进行艺术品投资?

黄隽: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收藏文物艺术品不是简单的钱与物的交换关系,而是收藏者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尊敬的过程。财富积累会提升精神需求,收藏文物艺术品成为很多富裕家庭的必然,同时也说明人们从只关注财务收益到精神收益的转变。对于很多高净值人群来说,投资艺术品的动机较为多元:精神享受、社会声誉、家庭传承、财务收益等,几个动机往往兼而有之。

艺术精品是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球艺术品市场规模和价格的攀升,艺术精品的金融属性开始显现。中国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快。不少学者对艺术品资产的研究表明,艺术品的投资收益率与股票、债券、黄金、房地产等主流资产的收益率相关性较低,艺术品适合作为资产配置的选项。



张大千《伊吾闾瑞雪图》


此外,艺术品投资精神层面的回报同样不可忽视。

《金融时报》记者:艺术品投资精神层面的回报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隽:精神和情感健康是一个人认知世界和感受幸福的基础,藏购和享受艺术品是其生活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的欣赏者不仅被艺术品的视觉冲击力所吸引,还可以与艺术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产生共鸣和对话,由此得到心灵的润泽和精神上的满足。

调查显示,不少高净值家庭藏购艺术品是为了保护艺术品和让下一代热爱文化。艺术精品是文化和财富融合体,是传承家庭家风和文脉的上佳选择。精神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养成需要家庭环境耳濡目染,文物艺术品具有历史、文化和学术的传世价值,同时凝聚着家族或父辈理念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基因。

此外,艺术品的投资价值还体现在社交载体和公益形象上。艺术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投资艺术品(包括购买赞助支持艺术家的作品等)具有较强的炫耀性或社会地位美誉带来的外溢性效应。巴克莱银行2012年对高净值人群的调查表明,39%的雕塑、36%的绘画持有者喜欢向朋友或公众展示和分享藏品;在主要的新兴市场,艺术品投资社交动机远比欧美成熟市场强烈很多。例如,印度占到75%,中国占到52%,而英国、爱尔兰、瑞士和日本等国家基本都低于20%。这说明在新兴市场上,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新创造的财富,不少高净值人群愿意通过投资艺术品,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社交圈层和社会地位。


艺术市场的沧海桑田

《金融时报》记者:近几十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科技发展剧变,在此背景下,全球艺术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黄隽:20世纪之前,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世界艺术中心一直在欧洲伦敦和巴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现代科技、哲学、心理学和战争创伤深刻地影响了艺术的表达方式、创作环境和艺术家的心境,不少欧洲艺术家向纽约聚集。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实力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纽约超越伦敦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品交易重镇。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波普、极简、观念、装置等,偶发艺术、环境艺术、观念艺术等众多流派不断涌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促进了当代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全球艺术博览会和博物馆数量大幅增长,艺术与设计和时尚融合,艺术跨界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自然空间,多维度介入到社会生活中。在此期间,当代艺术快速发展,呈现出跨界和多元化趋势。



徐悲鸿 甲申(1944年)作 双鹫 立轴 水墨纸本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黄隽:2001年后,中国进入WTO,经济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腾飞、财富积累和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催生了文物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文化历史资源丰富。最近十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中国、美国和英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高度集中市场结构,占据了全球艺术品市场80%以上的交易份额。

在这些变化的作用下,艺术市场的区域集中度高。从全球来看,纽约、伦敦、北京、香港这四个城市占据了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超过80%的份额,这4个城市既是金融中心,也是时尚中心和艺术品市场,艺术重镇和金融市场、时尚中心三者高度重合。从国家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就是美国、英国和中国,三个国家、四个城市占据了全球最主要的市场份额。

《金融时报》记者:在变幻的市场中,什么样的艺术品才具有投资价值?

黄隽: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有保值增值的效益,很多艺术品是没有的,或者可以说绝大多数艺术品没有保值增值的效益,只有艺术精品才有。

艺术品是一种情感资产,很多时候它的价格上限是由人的欲望和收入水平决定的。主流经济学有个重要的“理性人”假设,而艺术品市场分析需要更多地纳入社会学、心理学等内容,在很多情况下,行为经济学比主流经济学更适合解释艺术品市场。


艺术市场与财富管理前瞻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国内艺术市场与整体环境呈现了怎样的变化特征?

黄隽: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和鼓励文化艺术绿色产业。最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多地出现了私人美术馆热,很多企业家长期投资收藏自己喜欢或者在美术史上有贡献和创新的艺术家作品,当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希望成立自己的美术馆向公众展示、分享和交流,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少私人美术馆不仅经常推出各种主题的展览,而且不断举办形式多样的沙龙主题活动,推动和普及大众的美育教育。

艺术品收藏者过世以后,不会因为有钱或者不只是因为有钱而被后代记住。收藏家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这个艺术品,而是在为整个社会和下一代保管和传承艺术品。藏家作为艺术品的守护者,这才是被人们记住并尊敬的最主要原因。



周春芽 《石头系列 — 与石头联接的树》


《金融时报》记者:艺术品财富管理主要有哪些方式?

黄隽:艺术品质押贷款、艺术品基金、家族信托、艺术品基金会、慈善公益、艺术品保险与保管、艺术品保税区等都是财富管理重要的路径。由于艺术品专业门槛比较高,故艺术品需要艺术品市场和专业人士来参与。

欧美很多银行都给私人银行客户提供艺术品质押贷款融资。艺术品服务对于很多私人银行来说不是主要的利润来源,而是获客渠道。其中,知名拍卖行是金融介入艺术市场的上佳入口,苏富比、佳士得每年利润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质押融资取得的。

私人银行的艺术品业务主要是组织客户参加各类高端古董展、艺术展、拍卖会,参与一些艺术品鉴赏与拍卖活动;提供相应的鉴定、估值、保险、保管,还可以派人代表客户去参与拍卖竞标;还有艺术品公益赞助活动。

艺术品家族信托,可以有效解决很多有名的艺术家身后的遗产纠纷。

艺术品基金的商业模式和私募一样,都遵循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商业模式。艺术品基金大多是典型的封闭式私募股权结构,具有固定期限、固定人数、投资撤回限制等特点,基金管理人将多件有潜质的艺术品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资产包,以不公开宣传的方式,面向小范围、高净值的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艺术家基金会主要是整理艺术家本人的作品和背景,包括可以捐赠作品给博物馆进行慈善社会公益活动;面向社会传播美育和教育工作。

艺术品保税区实际上是境内关外,上海自贸区、厦门等很多自贸区都做了艺术品的保税。艺术品保税区和自由港安保及硬件配置水准较高。艺术品保税仓库最大的优势是“保税”,帮助客户节约资金。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