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柜台销售、汽车金融服务费收取、征信系统优化升级和《证券法》修订等金融改革热点引发讨论

发布时间:2019-05-09 点击数:1140


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地方债柜台销售、汽车金融服务费收取、征信系统优化升级和《证券法》修订也在引发讨论。如何看待上述热点事件?《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


地方债柜台销售仍需防范风险

4月1日至3日,北京地方债在中国农业银行、北京银行等11家银行柜台或电子渠道销售。尽管本次北京地方债的认购期有3天,但部分银行4月1日就已售罄所有额度。销售火爆的场面,同样发生在浙江、山东等地。

《金融时报》记者:为什么地方政府债券受到市场热捧?目前债券价格的下跌会影响其安全性吗?

董希淼:3月1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发行地方债的相关要求,促进地方债柜台业务落地。从实际情况看,此次柜台发行的地方债起售金额为100元,并以100元整数倍发售,相对普通银行理财产品、大额存单交易,可以说是没有门槛,可以一定程度满足普通市民和中小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对于投资者来说,地方政府债券是“银边债券”,有地方政府的信用担保,违约风险较小,并且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收益率相对不错,自然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

在地方政府债券受到市场的热捧之时,同样需要完善、改进相关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在使用地方债资金的过程中要兼顾效益和风险。政府在地方债资金使用上,应有效管理资金。同时,投资者在购买债券的时候要清楚债券的具体用途,不能仅仅因为门槛低,收益好而盲目跟风。因此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项目的管理和运营,降低暴露的和潜在的风险。同时,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有利于投资者理性投资的形成,利于市场化发展。

日前,7只地方债齐齐击破100元面值。这主要是近期经济数据向好,货币政策预期有所改变,债券市场利率有所调整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应该说,地方债短期内价格有所波动是正常的,并不影响地方债的安全性,也不会影响持有到期的收益。但地方债毕竟不是存款也不是国债,未来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投资者也应当及时关注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和资金用途等情况。


汽车金融业务应更加开放规范

4月15日,陕西西安奔驰车主维权一事持续发酵,女车主在曝光的谈话录音里提到自己本可以全款购买,但经销商诱导自己使用奔驰金融并被迫交纳1.5万“金融服务费”。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金融服务费”到底该不该收,您是如何看待的?

董希淼:汽车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购车提供了便利,也推动了汽车消费的增长。从供给主体看,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有商业银行(购车贷款、信用卡购车分期)、汽车金融公司(购车贷款)以及互联网平台。但部分汽车经销商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向消费者推荐单一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如西安奔驰经销商只推荐奔驰汽车金融),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而一些汽车经销商在协助客户办理汽车金融业务时,出现了较多的不规范、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现象,主要有:不尊重客户意愿,强制客户办理汽车金融业务并收取所谓的服务费;混淆金融术语,偷换相关概念,以“零首付”“零利率”等噱头诱骗客户后收取高额手续费;与一些不具备信贷资质的非金融机构勾结,将客户引向非法金融平台,损害客户利益;在办理汽车金融业务过程中强行搭售保险等产品。

汽车4S店不具备金融服务资质,在协助客户办理汽车金融业务时,应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不得为了收取服务费误导甚至强制客户办理,不得隐瞒事实、不尊重消费者的权益、不明确告知相关权利义务,不得向客户介绍不具备信贷资质的非法金融平台。

购车者要全面理性看待4S店的营销宣传,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汽车金融服务,仔细计算利率和手续费之后的综合成本。如果选择4S店推荐的金融服务,一定要签书面合同,相关款项支付要进入相应机构的账户(不能进入个人账户),并注意保存好合同、录音等重要证据。


利率市场化改革比降准更应被关注

4月23日晚间,《金融时报》援引央行方面回应称,当天市场流传的“25日起定向降准”传言不实。这是时隔不到一个月,央行第二次澄清降准传闻。3月29日深夜,央行对“4月1日起降准”的传闻进行辟谣。

《金融时报》记者:一段时间来,关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讨论甚嚣尘上。对此,您怎么看?

董希淼: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市场预期。美联储等机构非常注重市场沟通,但谣言作为一种杂音会影响市场沟通效果,可能影响市场预期,所以应该进行打击。不过,研究机构的预测与谣言是有区别的,目前市场对降准的必要性、时间点以及降准幅度等意见不一,应该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

作为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降准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当然还将继续使用。客观地看,目前仍然存在降准的空间和可能。从宏观层面看,当前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仍然处于下行趋势,下半年经济增长压力较大,降准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从基础货币投放来看,用降准的方式对冲基础货币缺口可能仍是央行一种选择。从具体操作看,二季度共有中期借贷便利(MLF)11855亿元到期,通过降准置换到期的MLF是措施之一。此外,近期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短期资金面趋紧。

但是,短期内不降准更有理由。3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经济企稳回暖,我国经济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而结构性问题难以通过降准来解决。展望二季度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应更关注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疏通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这些方面比降准本身更重要。


新版征信报告正式上线并无时间表

4月22日,央行征信中心负责人强调,新版征信报告上线并无时间表,此次征信系统的优化升级,重点是提升系统性能、优化信用报告内容和展示、改进产品加工和服务方式、完善系统管理等,以提供更好的征信服务。

《金融时报》记者:为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征信需求,央行征信中心适时启动了新一轮的系统升级优化工作。优化升级后的征信系统有何变化?

董希淼:从央行试运行的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整体来看,更多的个人工作生活场景记录以及非信贷类信用信息和信用相关的信息被采纳,分析维度更加宽泛,内容不断完善,内涵也更加丰富。具体来说,主要是在优化界面展示、提升可读性方面进行调整。拟推出的新版信用报告与目前的信用报告版本相比,增加了一些信息,如:个人基本信息中增加了国籍等信息,信贷信息中增加了共同借款、个人为法人担保、法人为个人担保等信息。另外,新版信用报告的信息更新频率将进一步提升,信用报告的展示方式也进行了部分优化。

仅就本次升级而言,由于升级前后向征信系统报送数据的机构和数据种类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对个人经济生活的影响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维护好个人信用记录:要保护好个人身份证件,不随意出借,防止个人身份被盗用;合理安排金融消费,透支消费量力而行,不参与非法集资等活动;正确使用信用卡,不恶意透支,不“以卡养卡”,不虚假交易、违规套现;要养成好的信用习惯,按时足额归还贷款,包括从互联网平台、小贷公司的借贷,避免造成信用报告中的负面记录。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提高个人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价格上还可能有优惠。


《证券法》修订彰显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日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4月26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三审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金融时报》记者:证券法修订草案自2015年4月初审至今,四年三读,足见修订之艰难。请问三审稿的修改内容有哪些?

董希淼:三审稿的修改内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关于科创板注册制,在修订草案“证券发行”一章中增加一节“科创板注册制的特别规定”;二是关于证券的范围,将存托凭证列明为法定证券;三是关于公开发行的认定,对证券公开发行的认定标准、审批程序进行修改完善,适当增加灵活性;四是关于证券交易行为,进一步完善证券交易相关制度,规范证券交易行为,维护证券交易秩序;五是关于投资者保护,增加、完善关于证券纠纷调解、诉讼等规定;六是关于证券监管,延长监管部门调查证券违法行为限制被调查人证券买卖的期限等。

2019年,我国资本市场最受人瞩目的是推出科创板并试行注册制,《证券法》三审稿新增相关内容,将在法律上为科创板和注册制保驾护航,注册制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将继续向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4月25日到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

《金融时报》记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请您谈谈如何进一步强化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

董希淼:“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中国同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超过6万亿美元;两年来,首届高峰论坛形成的5大类、76大项、279项具体成果得以落实。“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各国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共建“一带一路”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开始,因此,需要创新投融资体系。应加强“一带一路”金融设施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各国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作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央行行长易纲25日在“资金融通”分论坛上的开幕致辞中也强调,下一步我们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开放、市场导向的投融资体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建设“一带一路”,还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先行。此前,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英国伦敦金融城牵头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家金融机构签署了该原则。而此次论坛期间,二十余家国际大型机构在京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化发展。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