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事长随笔
Chairman's Essay
关于在本市设立友好城市日的建议
(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2年1月7日在天津礼堂大剧场隆重开幕。此文为我在此次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会议期间受到北方网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案由:关于在本市设立友好城市日的建议
提案人:王育英
内容:
“友好城市”工作是国家外交的重要载体和民间外交的重要平台,基于本市“友好城市”工作对我市整体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我建议在本市设立友好城市日,并将该日期定于天津结成第一对友城的时间:即6月24日。我建议由市政府相关外事部门向市人大代表广做宣传,请求市人大代表尽快提出提案,并在市人大通过立法程序。
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1973年6月24日,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结为友好城市,这是中日两国间第一对友好城市,这也是中国同外国缔结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从此掀开了中国友城合作的历史篇章。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五大洲129 个国家的414个省(州、县、大区、道等)和1270个城市建立了1817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其中,天津已与世界45个国家结成77 对友好城市,并且在过去的38年里,友城活动为我市发展经济、服务国家外交、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友城之间在经贸、科技、文化、体育、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人才培训、招商引资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先后与神户市、墨尔本市、德国黑森州政府、法兰克福市政府等友好城市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为天津港的发展、我市节能环保的开展、人才的交流培训等搭建了平台。与美国芝加哥市在工业、商业、金融、教育、环保、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的45个项目开展了合作,随着我市碳排放交易所的建立,两市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密切和深化。
友城工作按照国家总体外交方针,积极争取国际友城在国际关系、涉我主权与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上的理解与支持,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利用友城关系巩固与各国的友好关系。我市通过高层互访、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机制,在不断加强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大国友城交往的基础上,深化了与韩国、蒙古、以色列、南非、巴西、阿根廷、瑞典、芬兰、荷兰、丹麦、西班牙、波兰、希腊、乌克兰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友城的交流与合作,为稳定和促进我国与各国的关系做出了贡献。二是利用友城关系做好与敌对势力的斗争。针对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我市依托友城渠道,与境外敌对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受到外交部、中央610办公室的多次通报表扬。
友城的建立为天津市国际组织机构、国外城市及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契机、拓宽了渠道,同时也为在津开展多边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提升了天津市国际交流水平和城市形象。我市充分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津洽会、融洽会、PECC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活动,邀请友城组团参会,并借机举办“友城圆桌会议”。同时,我市还借助东亚经济交流促进机构、东北亚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等机制平台,深化与周边国家友城的合作。通过这些交流合作,密切了友城关系,有效提升了我市的整体形象。
任学锋副市长在“2010年天津市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我市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这与友好城市交流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外交部、全国友协、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分别于2005年、2008年和2009年,授予我市“国际友好城市贡献奖”、“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和“国际友好城市特别贡献奖”。这些奖项的获得更体现了天津在友城交流中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