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客户无大小,只有优劣之分
发布时间:2008-08-07
点击数:3030
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活力之源,给商业银行提供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巨大空间。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无论是投向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关键在于能否控制风险并获得预期效益。
针对眼下社会上一部分人士及部分中小企业认为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力度不够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说法,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广东实地调查采访。
冒着三十八九度的酷暑,记者马不停蹄地采访了多家金融机构。采访结果表明,广东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一直不遗余力,非但从未“歧视”过中小企业,而且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被采访的商业银行众口一词:“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同时也是帮助自己发展壮大。银行非常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客户,没有理由歧视他们。”
抢占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大小银行的一致战略
作为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有着许多不利条件,一味地争揽大客户,挤在红海“血拼”,大战同质化业务,显然是不明智的。于是,从正确的市场定位出发,审时度势,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将信贷资金重点投向了中小企业。
在东莞市,记者从广发行东莞分行了解到,广发行一直非常关注中小民营企业较大的融资需求,并针对这个市场不断创新推出服务模式。早在2003年,广发行就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明确将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最主要的市场定位,并推出了“广发民营100”服务方案。“广发民营100”是指3年内投入1000亿元以上资金、派出100名以上资深客户经理、重点支持100家以上民营企业、提供全过程100%金融服务、追求民营企业100%的满意。“广发民营100”推出了18项金融创新产品,向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发放创业贷款、向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成长贷款、向扩张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综合理财服务,大大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同样“抓大不放小”。工行广东省分行多次召开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重点联系行座谈会,分析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重要性,引导二级分行综合运用链式营销、集群营销等手段,积极拓展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市场。
建行广东分行公司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建行上市后把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对待,大企业业务是银行“吃饭”的基本保障,而小企业业务是银行持续发展下去的重要依据。
在中行广东分行,记者了解到,该行坚决贯彻执行银监会的有关要求,注意调整自己的信贷结构,有保有压,择优扶持,在信贷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确保全年对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本机构今年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并确定了专门的授信额度,鼓励辖内各行发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
“上半年,在国家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广东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外需减缓、经济领域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广东省辖内各联社在有效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的同时,大力优化信贷结构,不断加大对‘三农’、服务业、中小企业、节能环保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信贷支持。在信贷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长速度。”在广东省信用联社,罗继东理事长向记者介绍了全省农信系统有关支持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截至6月末,全省农信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150.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9.99%,占全部企业贷款的95%。比年初增加238.5亿元,增幅12.5%,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5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户数达10万户,1月至6月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887.4亿元。
记者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了解到的最新统计数据也清楚地表明:上半年广东银行业非常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今年1月至6月,全省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4213.5亿元,占企业贷款累放额的56.6%,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6月末,全省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0241.1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3.4%,同比增长14.4%,增速高出全省各项贷款2.4个百分点;1月至6月新增中小企业贷款935.2亿元,占新增企业贷款的50.1%,比上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
人行广州分行近年来一直积极配合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关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金融机构重视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并通过提供各类交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营销宣传力度。譬如通过举办全国第三届中小企业博览会,组织参展金融机构62家、融资中介机构40多家;参展金融机构与69家中小企业签订融资合同15.6亿元,与260家中小企业达成意向投资66.4亿元。
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正在形成的金融新潮流
广东省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对广东GDP的贡献度也迅速提高。中小企业在增加政府税收、吸纳就业人口、活跃市场经济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活力之源,给商业银行提供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巨大空间。于是,各家金融机构纷纷不断创新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新产品和服务,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广东各金融机构通过成立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专门机构,加强人员配备、绩效考核和业务培训,完善中小企业客户分类管理、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等相关制度,适当下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简化部分贷款的审批流程等方式,积极完善管理创新,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配套金融服务。如改进结算手段,推进商业票据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管理、经营分析、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在产品创新上,各家银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建行广东省分行推出了助业贷款、速贷通和成长之路等金融产品,依据企业用款总量、进度和发展需求,合理制定计划,及时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中行广东省分行根据企业对流动资金要求快的特点,发挥中国银行的传统优势,以贸易融资为突破口,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了“汇利达”、“融信达”、“税保通”等新产品新业务;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佛山市农村信用社等推出以存货仓单和货权质押为主的物流贷款业务,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的资金瓶颈。
在东莞,记者来到广发行东莞分行,该行公司银行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该行2004年联合东莞市民营办、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共同组建了“东莞市民营融资辅导中心”,在全国首创融资辅导服务模式。民营融资辅导中心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人才、科技、资金等优势,通过提供各种投融资服务,包括政策咨询、项目评估、财务辅导、经营决策参考等,指导和协助企业筹措、运用资金,更加高效率、低成本地满足银行的信贷条件。
广发行重组后,专为中小民营企业量身定做了融资服务模式——“好融通”,首选东莞分行进行试点。“现在正值国家货币政策紧缩调整,广发行反而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从政策、资源两方面同时进行倾斜支持,这好比雪中送炭,非常难得。”在广发行“好融通”东莞融资恳谈会上,东莞市政府有关领导对广发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不懈努力予以赞赏。
而人行广州分行则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开放,充分发挥利率机制的作用,努力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该行通过下发《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管理办法》、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板的通知》、实施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宣传和培训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利率定价手段,充分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在综合考量贷款风险溢价的基础上,提高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同时持续推动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和对外开放,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包括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支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推动企业债券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发展融资性商业票据等,改变企业过度依赖商业银行提供资金供给的状况,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所谓“一滴水见太阳”,从广东省金融机构的不懈努力和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中小企业拥有畅通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防范金融风险:惜贷乎?慎贷乎?
与市场经济发达、金融体系健全的国家相比,无论信贷规模还是所能提供的产品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普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从内、外源融资结构关系看,存在着对内源融资的过度依赖和外源融资相对不足的矛盾。
在商言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无论是投向大型企业,或是中小企业,能否获得预期效益,是制约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其中,金融风险的防范就成为重中之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一般具有“急、少、短、频”的特点,贷款要得急、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少、风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有两大困难:一是跟踪监管难;二是债权维护难。据测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而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贷款不良率,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是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东各银行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从体制上、制度上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近年来,广东各银行机构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加强对行业的调研、分析,在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中,优先选择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对象。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同时,从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入手,以改善企业现金流为重点,增强企业的还款能力,并灵活结合动产质押、应收账款担保、企业股东连带责任担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担保模式,不断提升中小企业贷款的安全性,真正减少甚至消除因为企业本身经营不善而影响贷款风险的不确定因素。
中行广东分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我行在风险管理部专设了中小企业尽责审查团队,专门负责一定授信总量中小企业授信客户的尽责审查工作,并增加了专职评委、小企业授信专业审批人。此外,在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区还设立了专门部门或岗位从事该项工作。”
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特点,广发行不断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构建适应中小企业的全新信贷管理理念和机制。该行推行信贷主审查人制度,大大提高了信贷审批效率;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实现贷款全过程的动态检测、管理;积极创新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多项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新产品。针对中小企业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难以满足融资担保条件的情况,及时创新物流银行业务,通过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运作,将广发行高效、优质的服务快速扩展到企业的全国经销网络,帮助他们迅速抢占市场、扩大销售,有效地解决其融资需求。
在中小企业贷款上引入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实际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此,广发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试行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从信用等级、担保方式、规模、行业、客户收益贡献度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进行综合评判和科学定价。通过利率杠杆降低了信贷风险,调整了信贷结构,促进了该行信贷流程再造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实现了该行与中小企业的互利互惠,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省联社积极探索寻求担保问题解决方案,引导辖内各联社增强风险意识,明确要求各信用社在引入担保公司为客户贷款提供担保时,要严格审查担保机构的资质。制定了有关担保公司准入的指导意见,规范担保行为,降低中小企业担保成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客户没有大小之分,只有优劣之分”、“银行只是慎贷,并不惜贷,慎贷而且没少贷”。广东之行接近尾声,记者的思路亦愈加清晰……(金融时报)
针对眼下社会上一部分人士及部分中小企业认为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力度不够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说法,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广东实地调查采访。
冒着三十八九度的酷暑,记者马不停蹄地采访了多家金融机构。采访结果表明,广东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一直不遗余力,非但从未“歧视”过中小企业,而且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被采访的商业银行众口一词:“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同时也是帮助自己发展壮大。银行非常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客户,没有理由歧视他们。”
抢占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大小银行的一致战略
作为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有着许多不利条件,一味地争揽大客户,挤在红海“血拼”,大战同质化业务,显然是不明智的。于是,从正确的市场定位出发,审时度势,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将信贷资金重点投向了中小企业。
在东莞市,记者从广发行东莞分行了解到,广发行一直非常关注中小民营企业较大的融资需求,并针对这个市场不断创新推出服务模式。早在2003年,广发行就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明确将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最主要的市场定位,并推出了“广发民营100”服务方案。“广发民营100”是指3年内投入1000亿元以上资金、派出100名以上资深客户经理、重点支持100家以上民营企业、提供全过程100%金融服务、追求民营企业100%的满意。“广发民营100”推出了18项金融创新产品,向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发放创业贷款、向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成长贷款、向扩张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综合理财服务,大大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同样“抓大不放小”。工行广东省分行多次召开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重点联系行座谈会,分析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重要性,引导二级分行综合运用链式营销、集群营销等手段,积极拓展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市场。
建行广东分行公司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建行上市后把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对待,大企业业务是银行“吃饭”的基本保障,而小企业业务是银行持续发展下去的重要依据。
在中行广东分行,记者了解到,该行坚决贯彻执行银监会的有关要求,注意调整自己的信贷结构,有保有压,择优扶持,在信贷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确保全年对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本机构今年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并确定了专门的授信额度,鼓励辖内各行发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
“上半年,在国家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广东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外需减缓、经济领域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广东省辖内各联社在有效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的同时,大力优化信贷结构,不断加大对‘三农’、服务业、中小企业、节能环保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信贷支持。在信贷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长速度。”在广东省信用联社,罗继东理事长向记者介绍了全省农信系统有关支持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截至6月末,全省农信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150.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9.99%,占全部企业贷款的95%。比年初增加238.5亿元,增幅12.5%,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5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户数达10万户,1月至6月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887.4亿元。
记者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了解到的最新统计数据也清楚地表明:上半年广东银行业非常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今年1月至6月,全省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4213.5亿元,占企业贷款累放额的56.6%,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6月末,全省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0241.1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3.4%,同比增长14.4%,增速高出全省各项贷款2.4个百分点;1月至6月新增中小企业贷款935.2亿元,占新增企业贷款的50.1%,比上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
人行广州分行近年来一直积极配合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关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金融机构重视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并通过提供各类交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营销宣传力度。譬如通过举办全国第三届中小企业博览会,组织参展金融机构62家、融资中介机构40多家;参展金融机构与69家中小企业签订融资合同15.6亿元,与260家中小企业达成意向投资66.4亿元。
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正在形成的金融新潮流
广东省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对广东GDP的贡献度也迅速提高。中小企业在增加政府税收、吸纳就业人口、活跃市场经济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活力之源,给商业银行提供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巨大空间。于是,各家金融机构纷纷不断创新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新产品和服务,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广东各金融机构通过成立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专门机构,加强人员配备、绩效考核和业务培训,完善中小企业客户分类管理、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等相关制度,适当下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简化部分贷款的审批流程等方式,积极完善管理创新,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配套金融服务。如改进结算手段,推进商业票据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管理、经营分析、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在产品创新上,各家银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建行广东省分行推出了助业贷款、速贷通和成长之路等金融产品,依据企业用款总量、进度和发展需求,合理制定计划,及时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中行广东省分行根据企业对流动资金要求快的特点,发挥中国银行的传统优势,以贸易融资为突破口,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了“汇利达”、“融信达”、“税保通”等新产品新业务;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佛山市农村信用社等推出以存货仓单和货权质押为主的物流贷款业务,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的资金瓶颈。
在东莞,记者来到广发行东莞分行,该行公司银行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该行2004年联合东莞市民营办、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共同组建了“东莞市民营融资辅导中心”,在全国首创融资辅导服务模式。民营融资辅导中心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人才、科技、资金等优势,通过提供各种投融资服务,包括政策咨询、项目评估、财务辅导、经营决策参考等,指导和协助企业筹措、运用资金,更加高效率、低成本地满足银行的信贷条件。
广发行重组后,专为中小民营企业量身定做了融资服务模式——“好融通”,首选东莞分行进行试点。“现在正值国家货币政策紧缩调整,广发行反而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从政策、资源两方面同时进行倾斜支持,这好比雪中送炭,非常难得。”在广发行“好融通”东莞融资恳谈会上,东莞市政府有关领导对广发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不懈努力予以赞赏。
而人行广州分行则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开放,充分发挥利率机制的作用,努力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该行通过下发《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管理办法》、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板的通知》、实施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宣传和培训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利率定价手段,充分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在综合考量贷款风险溢价的基础上,提高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同时持续推动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和对外开放,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包括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支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推动企业债券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发展融资性商业票据等,改变企业过度依赖商业银行提供资金供给的状况,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所谓“一滴水见太阳”,从广东省金融机构的不懈努力和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中小企业拥有畅通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防范金融风险:惜贷乎?慎贷乎?
与市场经济发达、金融体系健全的国家相比,无论信贷规模还是所能提供的产品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普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从内、外源融资结构关系看,存在着对内源融资的过度依赖和外源融资相对不足的矛盾。
在商言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无论是投向大型企业,或是中小企业,能否获得预期效益,是制约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其中,金融风险的防范就成为重中之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一般具有“急、少、短、频”的特点,贷款要得急、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少、风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有两大困难:一是跟踪监管难;二是债权维护难。据测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而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贷款不良率,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是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东各银行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从体制上、制度上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近年来,广东各银行机构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加强对行业的调研、分析,在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中,优先选择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对象。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同时,从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入手,以改善企业现金流为重点,增强企业的还款能力,并灵活结合动产质押、应收账款担保、企业股东连带责任担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担保模式,不断提升中小企业贷款的安全性,真正减少甚至消除因为企业本身经营不善而影响贷款风险的不确定因素。
中行广东分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我行在风险管理部专设了中小企业尽责审查团队,专门负责一定授信总量中小企业授信客户的尽责审查工作,并增加了专职评委、小企业授信专业审批人。此外,在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区还设立了专门部门或岗位从事该项工作。”
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特点,广发行不断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构建适应中小企业的全新信贷管理理念和机制。该行推行信贷主审查人制度,大大提高了信贷审批效率;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实现贷款全过程的动态检测、管理;积极创新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多项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新产品。针对中小企业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难以满足融资担保条件的情况,及时创新物流银行业务,通过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运作,将广发行高效、优质的服务快速扩展到企业的全国经销网络,帮助他们迅速抢占市场、扩大销售,有效地解决其融资需求。
在中小企业贷款上引入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实际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此,广发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试行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从信用等级、担保方式、规模、行业、客户收益贡献度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进行综合评判和科学定价。通过利率杠杆降低了信贷风险,调整了信贷结构,促进了该行信贷流程再造和信贷人员绩效考核;实现了该行与中小企业的互利互惠,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省联社积极探索寻求担保问题解决方案,引导辖内各联社增强风险意识,明确要求各信用社在引入担保公司为客户贷款提供担保时,要严格审查担保机构的资质。制定了有关担保公司准入的指导意见,规范担保行为,降低中小企业担保成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客户没有大小之分,只有优劣之分”、“银行只是慎贷,并不惜贷,慎贷而且没少贷”。广东之行接近尾声,记者的思路亦愈加清晰……(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