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融资融券的病因何在?
刚刚过去的一周,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最有看点的事件莫过于融资融券业务的正式启动并产生了交易实绩。其交易实绩分别为,3月31日融资买入额为655.09万元,而融券余额还不到10万元;4月1日融资买入额为954.4万元,而融券卖出额竟然为零,而且融券余额已下降到3万余元。按照有关规定,当天融资融券的交易额要到下一个交易日(遇节假日顺延)才公布,因此,上周五(4月2日)的交易额要到今日才公布。但尽管如此,也可以看出融资融券业务启动以来,呈现出“融资热,融券冷”的现象。这是为何?对此,有关人士进行了分析。
原因之一:看好未来大盘股的行情
“在通常情况下,客户认为目前股价被低估,后市上升概率大而融资买入;相反,客户认为目前股价被高估,后市下跌概率大而融券卖出。”深圳市景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黎辉说,至于客户在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时作出的这种判断与后来市场的实际走势是否相符则另当别论,但至少在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时是这样来选择方向的。
廖黎辉认为,市场从去年8月初见顶3478点后就一直处于震荡调整之中,曾经还几度下探到3000点下方,虽然其间也有比较大的回升,但始终没有回到这个高点上来。从调整的空间上看,这已经算得上一轮中级层次的调整了;从调整的时间上看,也算得上一次中期调整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特别是目前的不少蓝筹股已经从前期底部启动,并突破关键阻力位,与此同时,资金流入非常明显。经过如此点位,如此时间的调整后,大盘有一个比较像样的上涨应该是大概念率事件。
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张帆就目前存在的“融资热,融券冷”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认为,上周市场大幅反弹,周线收出阳包阴,实现了“开门红”行情,市场重新突破3100点关口,让投资者对4月乃至二季度的行情充满了期待。
“特别是大盘权重股启动迹象比较明显。”张帆说,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投资逻辑也指向大盘蓝筹股,地产、银行和航空股是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首选,而这些板块中存在大批核心蓝筹股。同时,目前基金仓位接近2009年8月份大跌时的最低仓位,为推升大盘股奠定了一定基础。目前市场成交量开始持续放大,沪深两市单日恢复到2700亿元左右,明显有大机构进驻银行和地产股,蓝筹股和题材股的轮动是二季度行情的主要特征。
我国的PMI指数在3月已达55.2%,已连续1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经济回升将继续。2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2.7%,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跌至-0.45%。面对财富缩水的威胁,储蓄资金开始流入市场。即便后期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出台,也较难改变市场震荡上升的格局。“要炒股的不会仅仅因为存款利率调高就改变主意。”
原因之二:投资者“做多”惯性仍在延续
张帆认为,目前存在的融资多于融券的现象可能还与投资者“做多”惯性仍在延续有关。由于长期以来,A股市场只能依靠单边上涨才能赚钱,久而久之,投资者习惯了“做多”;相反,在融资融券推出初期,还不习惯于“做空”。
“融资比融券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张帆说,融资融券的启动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按揭炒股’时代,这个好理解。而向证券公司借股票先卖出,今后再买入股票归还给证券公司,部分投资者还有一个适应过程。毕竟融资融券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家对此来还比较陌生。因此,在初期融资金额远远超过融券规模,应在预期之中。
“融资融券只是开始,股指期货才是大规模做空A股的最有利工具。”成都某私募老总称,目前融券由于标的数目有限制,操作空间有限,且只是个股,但股指期货将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多空对决也将更加激烈。
“即使股指期货推出后融券组合可以进行套期保值,但真正融券的数量也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因此,融券交易虽然是利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利空不会真正释放。”这位私募老总以香港市场融资融券推出初期为例称,在开展卖空交易后的很长时间内,香港市场卖空交易额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且卖空交易额远低于买空交易额。
原因之三:与券商自身利益有冲突
融券卖出意味着客户认为股价被高估,而其卖出行为也将打压股价,对于融出的券商来说,意味着将承受股价下行的压力,目前融资的年化利率被确定为7.86%;而融券的年化利率为9.86%。如果跌幅超过融券利息,券商就要承受亏损。“这样的话,券商不如自己卖出了事,没必要融券给别人。”有业内人士说。
另外,由于证券公司更可能在预判股票价格即将下跌之前,提前卖出自有证券避免风险,因此能够融券给投资者的股票将较为有限,这也使得融券业务的规模将较小。
与券商自身利益有冲突还表现在,如果客户用来融券的证券出现下跌,则最终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是券商自营业务亏损,所以自营部门把券融给客户的意愿也不强。“除非是券商打算长期持有的股票,比如打算锁定三到五年的标的证券,这样还可以借给客户去做短线交易。”一家券商融资融券部负责人说,券商打算长期持有的股票并不多,因为这类股票往往是权重股,而权重股的股性往往不及其他股票活跃,不适合短线操作。而券商大都以短线操作为主,甚至成为一些热门股票的“赶死队”。以上周五“龙虎榜”中的部分个股为例,看看作为融资融券首批试点券商的买卖股票情况,也许能够证明上述说法:
乐凯胶片分别被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市江苏路证券营业部买入547万多元;被广发证券南京市北京东路证券营业部买入374万多元;被国信证券南京市洪武路证券营业部买入249万多元,分列第一、二、三名。
凤凰股份被光大证券浙江慈溪市浒山证券营业部卖出3774万多元,位列卖出金额的前2名。
力诺太阳被国信证券深圳福中一路证券营业部买入672万元,位列买入金额的前2名;被国泰君安证券总部买入327万元,位列买入金额的前4名。
昊华能源被光大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证券营业部买入4880万元,位列买入金额的前2名;被国信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证券营业部买入2990万元,位列买入金额的前3名;同时被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证券营业部卖出4195万元,位列卖出金额的前1名。
原因之四: 券商可出借的融券标的太少
3月31日沪深交易所的统计显示,深交所融券卖出4000股,上交所融券卖出3100股,其中,深发展被融券卖出2100股,为深市融券卖出最多股票;上交所的中国联通被融券卖出1700股。
面对上述数据,张帆认为,这和融资融券的设计缺陷有关,因为按照融资融券的规定,客户需要“卖空”股票只能向证券公司融券。而在欧美成熟市场,券商在融券业务中只充当中介角色,融券标的通常由第三方机构提供,即真正长期持有而不须计较短期收益的股东。
有分析指出,融券发生金额偏少,与券商给出的融券标的物数量有限也有很大关联。从获批6家券商给出的可融券股票名单可看出,券商提供融券交易的标的明显偏少。以广发证券为例,该公司确定的融资标的为50只上证50成份股和40只深成份股,但确定的融券标的仅为3只,分别为吉林敖东、招商银行和中信证券。
事实上,券商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首批被选入融资融券的“标的股”多达90只,且全部为沪深300指数的权重股,但在融资融券业务启动首日的3月31日当天,海通证券可供投资者借出的标的券仅有8只,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联通、中国建筑、中国南车、深发展A、万科A、太钢不锈和中信国安;国信证券当天的融券标的只有6只;中信证券可提供融券标的只有4只;广发证券和国泰君安的融券标的仅有3只和2只。 (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