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银行愿贷、敢贷、能贷

发布时间:2010-02-24 点击数:1414
    2月23日,在银监会与媒体的通气见面会上,银监会小企业领导小组副组长、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表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让银行愿贷、敢贷、能贷。
    为了让银行愿贷、敢贷、能贷,银监会今年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小企业贷款服务。这些措施包括,鼓励银行扩大网点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增设服务县域经济与“三农”领域小企业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机构;进一步引导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积极研究探索创设专职服务于小企业的社区银行服务体系,形成机构种类全、网点覆盖率高、资金供给充裕、市场竞争充分、专业化水平高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
     
    应建在北京创建了一家科技型小企业,在其所在的高新技术园区,应建的公司享受了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但是贷款难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事实上,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关注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力图从根本上缓解小企业融资难。但是,在如此好的政策环境下,众多小企业却还是贷款难求。今年,金融机构计划新增贷款规模为7.5万亿元,比2009年9.59万亿元的贷款增速有所收紧,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的难度与去年相比更具有挑战性。同时,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投入力度,对小企业贷款仍明确提出“两个不低于”的监管硬指标,对诸如应建这样的创业者来说,颇具现实意义。
    所谓“两个不低于”的硬性指标,是指银监会提出的“今年小企业贷款余额的增量不低于2009年,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为此,银监会将以深化小企业金融服务“六项机制”为核心,以提高小企业信贷增量与增速为重点,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全面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实现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覆盖率和服务满意率的明显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月23日,在银监会与媒体的通气见面会上,银监会小企业领导小组副组长、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表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让银行愿贷、敢贷、能贷。
    为了让银行愿贷、敢贷、能贷,银监会今年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小企业贷款服务。这些措施包括,鼓励银行扩大网点覆盖面,银监会规定,取消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准入数量的限制,鼓励其优先到西部、东北等金融机构较少、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大中型银行在已建立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基础上,也要进一步向下延伸服务网点。进一步增强增设服务县域经济与“三农”领域小企业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机构,进一步引导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积极研究探索创设专职服务于小企业的社区银行服务体系,形成机构种类全、网点覆盖率高、资金供给充裕、市场竞争充分、专业化水平高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
    来自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全国小企业贷款余额达5.8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2.2%。2009年小企业贷款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小企业贷款的增速快于企业贷款的平均增速,比企业贷款的平均增速高了5.5个百分点;二是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之比进一步提高,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三是小企业贷款跑赢信贷大市,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6个百分点。但是面对小企业强大的融资需求,显然,这些还远远不够。
    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贷款难,作为世界性的难题,不仅仅是金融信贷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尽管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出于社会责任和政治压力,对小企业贷款有所倾斜,银监会更是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全面落实“六项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机构网点覆盖面;创新评审、高效评审等方式,但是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却并不容易得到破解。
    小企业贷款难,表面看起来是由于小额贷款业务成本高、风险大。但是实际上只要经营、管理得当,成本和风险都是可控的。多位专家认为,造成我国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实际并不在于小企业自身,而在于适应小企业贷款特点的市场化金融机构匹配。具体表现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组织模式、管理模式、专业队伍的特点,不适合且不愿意从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而适合从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中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其发展的政策空间又非常狭小。为了让银行愿贷、敢贷、能贷,银监会正在积极采取制度创新的探索。肖远企表示,要让银行有正常的盈利预期。为此他们将推动更为灵活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不良贷款的快速核销与税前拨备、建立单独的考核激励机制,构建专业化的经营与考核体系。此外,构建差异化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引导与督促,也在监管部门的考虑之列。肖远企在会上透露,银监会还将针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尽职免责、风险容忍度等问题,制定《小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指引》,指引预计年内将会出台。
    事实上,小企业贷款如果做得好,方法得当,是一项非常有盈利的业务。浙江泰隆银行、包商银行等银行就创建了一些值得推广的模式。因此,除了监管层在积极地考虑制度的创新,为小企业融资开绿灯之外,一些股份制银行也从自身利益和商业原则考虑,开始业务的转型。目前,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生银行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大企业贷款,推进以服务小企业等为主的二次转型;而在零售银行领域颇具优势的招行,也有意成为服务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银行。对于这些金融机构的小企业金融服务,监管部门将会在监管措施和考核上予以适当倾斜。如当小企业贷款不足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放宽存贷比。不过银监会强调,这些银行业金融机构仍要遵守基本的监管指标,严守风险底线,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等必须达标,而其从事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则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监管支持。
    毫无疑问,小企业发展对拉动今年的经济增长格外地重要。而帮助他们缓解融资难的问题是当务之急。而除了监管层加强制度创新和跨部门合作之外,开拓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也是必需之举。(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