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学院

Pawn College

欧美各国典当概况

发布时间:2009-01-08 点击数:3074
俄罗斯典当业
    典当在俄罗斯起源较晚。然而,几个世纪以来,无论社会形态如何更换交替,俄罗斯始终没有中断典当业。
     沙皇俄国时代,俄罗斯的官办当铺颇为时兴。1733年以前,俄罗斯国家造币厂曾兼营过典当,以黄金或银器作押,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1754年后,国家抵押银行也兼营典当,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的质押贷款机构。
     据史料记载,沙俄时代的官办当铺分布范围较小,只限于首都圣彼得堡和中心城市莫斯科,其他城乡地区则是民办私营典当的天下。
    1917年十月革命后,旧式当铺一律被改造为国有企业。当时规定,除有价证券外,一般动产均可典当。折当率实行差别制,贵重物品典当,按时值估价的90%折当;其他物品典当,则按75%左右的比例折当。典当期限4个月,但允许清偿利息后展期至第14个月止。典当利率由各地方政府规定,并经中央政府财政委员会核准后实施,全国利率不统一。如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当物1卢布以上、5卢布以下者,典当月利率1.5%;又15卢布以上、25卢布以下者,月利率1.75%;再高者则为月利率2%。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典当业在前苏联仍很兴旺。1987年,莫斯科共有8家典当行,均属国有官办性质。当年典当金额累计高达7800万卢布(约合4亿元人民币),上交国库的利润也有1000万卢布。该市典当业之所以如此红火,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典当市场需求旺盛。
    莫斯科人口约为900万,8家典当行显得远远不够。每天清晨,典当行门口就有当户排队等候,而这条长龙整日都不问断,许多人为了典当甚至要花上近一天的时间才能如愿。
    在排队典当的人当中,有些是受到命运打击而愁眉紧锁的不幸者,有些是为婚丧嫁娶而筹备资金的大忙人,还有衣着颇具特色、成群结伙来贷款的吉卜赛人,更有为了购买一小块园地、一辆汽车或出国旅游而不借把家中传世珍宝拿来换钱凑数的青年。总之,莫斯科的当户形形色色,每天都那么多,这使典当行的生意异常火爆。
    其二,国有企业信誉度高。
    前苏联的官办当铺与旧式当铺相比,经营方式并无大的改变,但作为国有性质的典当机构,人们对它的商业信誉却十分看好。在许多人眼中,这些典当行与国家银行没什么两样,甚至有人认为它就是"以动产为质押的国家贷款银行"。因此,当人们在生活中偶遇困难又告贷无门的时候,他们就会首先想到去典当试试,典当一把,以解燃眉之急。
   广大当户的这种典当心理和当铺情结,自然是莫斯科典当业日益走俏的原动力。
    在前苏联,典当期限最长为4个月,当期届满,即按死当物处理。一般当物类型包括:金银首饰、刻有久远年代和工匠姓名的贵金属餐具、名贵皮货、水晶石制品、贵重的壁毯、古老的圣像、值钱的家具等。典当金额则因当物各种情况而不同。如当时一公斤白银可当700卢布,1克黄金制品可当26.30卢布,等等。
    为了促进典当业的健康发展,1987年9月,莫斯科典当行的经营管理开始进行改革。其基本做法是,由典当行员工组成作业队,集体承包该典当行,扩大经营自主权,对上包死上缴利润等费用,余下部分用于典当经营和员工福利。据悉,改革不到两个月,各典当行的员工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工作效率平均提高了50%以上。
    然而,莫斯科的典当行也并非一帆风顺。最恼人的便是死当物处理。
    首先,当户干扰死当物处理。尽管典当法规有言在先,当期届满当物变价典当行受偿,但若真按规定处理一件死当物却绝非易事。有的当户会跑来对典当行员工大喊大叫,甚至大哭大闹,声称:"当铺利用我们的不幸发大财……"想出种种理由来证明典当行的行为是非法的,故此典当行要常上法庭参与诉讼,搞得焦头烂额。据统计每家典当行每个月都要打上百件官司。
    其次,市场制约死当物处理。80年代末,前苏联数次降低水晶玻璃器皿、壁毯、纺织品等商品的价格,这使典当行销售这类死当物会遭受很大损失。另外,典当行处理死当物通常送往寄卖商店,即采取变卖方式而非拍卖方式。对方往往挑三捡四,不愿意代售,或提出价格分成方面的苛刻条件。致使典当行处理列当物得不偿失。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典当业进入一个新时期。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国有典当行改为民办典当行,许多公营典当行被私营典当行所取代。
    如在圣彼得堡市,一家名为"伦巴蒂联合典当公司"的典当行,是由几位前苏联空军部队官员建立的。这家公司开始仅占地85平方英尺。而1994年。该公司在圣彼得堡市(该市人口约500万人口)开设了二家典当行,并成为有3000多名股东、持有50亿卢布(约合230万美元)资本金的大公司。至1995年底,该公司占有圣彼得堡市8%的典当市场份额。1995年8月,公司董事会决定招募一名俄罗斯军事科学方面的数学家以发展财务数学模型工作,从而促进公司的典当事业。这种模型能依据当前市场状况,显示典当经营中的最佳参数,如利率高低、,黄金类当物的买卖价格和当期长短等。与此同时,该公司计划部门设计了新的电脑软件,允许每家典当行每天的典当交易可在400~1000笔之间。新的技术模型和新的电脑系统为公司的典当经营带来了良好业绩。1996年,该公司新增客户7万名,平均每月典当交易笔数达到3万,1-12月当金发放额增加了二倍多,此公司在圣彼得堡市新开了两家典当行。目前,该公司已占有全市典当市场39%的份额,位居第二。
美国典当业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美国典当业的生存时间亦显得微不足道。然而,美国却是世界上惟一的尚未建国就有典当行的国家,并且是银行与典当行始终并驾齐驱的国家。经过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美国已成为全球典当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如同美国是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经济霸主-样,美国典当业在各个方面也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1.近现代典当业
    美国典当是欧洲移民带入的,1657年最早出现在纽约,但起初发展不快。美国独立战争后期,由于连年战争的巨大耗费,造成在发展工业经济相对外贸易过程中资金融通的迫切需要。1781年12月,经北美大陆会议批准,美国最早的商业银行--北美银行成立,以后又相继出现了若干商业银行,主要负责办理存款、发放短期贷款等金融业务。尽管这些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其数量太少、分布不匀,而且对普通个人几乎不放贷款,不提供这方面的金融服务,所以不能满足战后广大社会下层人民日益膨胀的货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许多城市便于18世纪末期开始大力兴办典当,由此打开了美国典当业迅速发展的序幕。
    19世纪初期,美国典当业逐渐走向比较繁荣的阶段。有资料显示,1819年,纽约市有10家典当行,均为依法向州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金融机构。那年,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大批工人陷于困境,纽约失业工人高达2万,其中许多人只得以贫穷之身,向典当行伸出借贷之手。
    在典当行数量方面,由于典当市场的逐渐扩大和膨胀,美国典当行的数量亦随之增加。到1911年,美国全国共有注册典当行1976家,按全国人口计算,平均约合4.57万人一家。1914年,美国典当行的数量达到近代史上的最高峰,成为许多中小客户借贷资金的主要渠道。"
    在典当行性质方面,尽管美国传统上以私立典当行为主,但仍有一些政府和社会团体创办的半慈善性典当行,类似于欧洲大陆国家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谓公立当铺或公共当铺。如美国的纽约州、伊利诺伊州和马萨诸塞州等州政府,都明文规定允许和支持这类典当行的兴办。而这类典当行在美国几次经济危机时期也出现得特别频繁,如雨后春笋一般,如1915年全国共有38家。
    在当物类型方面,近代美国典当业的经营范围非常广泛。通常所见的当物为动产,主要包括早期的钻石、珠宝、玉器、手表、服装、及后来的汽车等。而在19世纪当中,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广大贫困农民还以粮食进行典当,甚至以不动产土地通过出典方式向典当行借贷。
    美国现代典当业的分期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至20世纪8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美国典当业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伴随着拂之不去的明影。
    进入20世纪后,美国国力增强,金融业空前发达,而位居民间金融领域中的典当业亦出现良好成长的势头。如纽约节俭贷款社,典当生意越做越大,其各方面的影响借助20多个分支机构辐射到国内许多地区,在美国家喻户晓,具有相当高的企业知名度,在美国典当界极具代表性。
    二次大战后,美国典当业迅速衰落,兼并、破产此起彼伏,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个别城市在10年中有1/3的典当行倒闭;许多城市的典当行则在典当老板退休或者死亡后因后继无人而歇业;另有一些城市的典当行被迫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扩充商业零售业务才能勉强生存下来;等等。如以纽约市为例,1906年曾有典当行250家,到60年代则减至150家,至80年代已所剩无几。
2.当代典当业
    美国典当业的重新崛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即指近10余年来的当代美国典当业。在此期间,美国典当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典当业,无论是典当行数量、市场容量、发展战略,还是管理方式、营销手段、经营效益,都令世界各国的典当业望尘莫及。
    有资料显示,1988年美国全国共有持照典当行6900家,其数量相当于全国商业银行的1/2,超过全国储蓄银行和贷款银行总和的2倍,当年典当业的贷款总额为3500万美元,约合2.9亿元人民币。然而10年后的1998年,美国共有持照典当行1.5万家,市场主体的数量足足增长了117.39%,增长速度之快,令人膛目结舌。与此同时,美国典当业的贷款总额则更有超大幅度的增长,竟然高达90亿美元左右,约合750亿元人民币,令人难以置信地暴增了256.14倍,创下美国有史以来的典当业之最。目前美国全国共有典当从业人员7.8万人,直接为3450万社会公众提供典当服务。
美国典当业在短时期内的迅速膨胀,有以下三点十分值得注意。
1)当户人数众多,典当应运而生。
    在美国,没有银行帐户或者虽有银行帐户但却不想经常与银行打交道的人很多,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社会群体,故其一旦表现出融资欲望,便会成为典当行的潜在客户。
    据美国一些专家和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1988年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11.4%上升到13.1%,后又增至1994年的14.5%。1989年美国消费者审查机构披露,当年全国只有69.8%的家庭有银行储蓄帐户,而美国典当专家、宾夕法尼亚斯沃索蒙尔学院经济学副教授约翰·卡斯基分析,这个数字最多只能达到65.9%,一些家庭没有储蓄帐户是因为他们没有储蓄。他进一步指出,美国年均1万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年均收入从1983年的3800美元跌落至1989年的2300美元,而这正是80年代末期美国典当业快速增长的直接根源,它与人口贫困化的扩大和银行储蓄的衰减互为因果。另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993年第5期)一篇名为《融资户》的文章称:今年全国有2500万个家庭、超过7500万人口没有银行帐户,这部分人很难获得信用卡或消费信贷,因此大多通过典当贷款,以达到日常融资的目的。
    7500万的确是一个很大的人口绝对数。它已经占到了美国人口总数2.5亿左右的30%,这就为美国典当业的发展和典当市场的扩大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基本条件。就是到了90年代末朗,美国家庭收入的两极分化也仍在加剧。如美国有两家研究机构共同调查指出,尽管美国经济连续多年出现繁荣,但90年代末收入最高的1/5家庭的年均收入为13.75万美元,是收入最低的1/5家庭的年均收入的10倍。在美国46个州,最富的20%的家庭和最穷的20%的家庭间的差距大于20年前。在10年时间里,最穷的1/5家庭的年均收入比80年代增长了不到1%,而最富的1/5家庭的年均收入增长了15%。
    关于典当的市场需求问题,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还分析到,该国典当业潜在客户的典型特点是:年轻、受教育程度低、婚姻破裂、但职业比较稳定、急需提高养家糊口的能力。还有一些人虽有银行帐户,但其银行的信贷额度已经用完,只得转向典当求助。就是信贷额度尚存的人,若想从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贷款也十分困难,诸如要过信用审查、债权担保等关,迫使客户宁肯走向典当。作为典当行的目标客户。所有这些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在1.8万~3万美元之间,其中有些家庭的年均收入为3.8万美元,而且至少有14%的家庭的年均收入在7.5万美元。这表明,美国典当业具备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强大基础,但如此参差不齐的典当行潜在客户,在典当市场开发过程中自然是处于不同的市场定位。他们能否成为真正的典当客户,能够成为哪种类型的典当客户,尚需不同地区的典当行通过自己典当市场营销的努力运作去争取。
    此外,美国富裕的中产阶级也是典当不可忽视的一支潜在客户群。休斯顿一名连锁典当行的老板保罗·埃奇说,从前他的当户年收入都在1.2万美元或以下,而现在的当户年收入将近5万美元。而波士顿帝国贷款社的老板肯·卡茨则说:"我们接待的当户来自我们以前意想不到的邮区"。更有趣的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庄的好莱坞明星聚居地,近年来一家开设于山上的"担保贷款者"典当行,也如同这座世界头号电影城一样而声名鹊起。
   众所周知,住在比佛利山庄的都是身着华服盛装、生活优裕奢侈、浑身珠光宝气、出门以享受轿车代步的社会名流,但他们也会因一时手头桔据又不想求人告贷而走进这家典当行。于是乎,人们经常可以发现,典当行里的劳斯莱斯轿车、直升飞机、皮衣、水晶、艺术品等总是琳琅满目,还有众多影星们梦寐以求的奥斯卡金像奖奖座,亦曾沦落在典当行的货架上。对此,这家典当行的老板不无得意的说?quot;你在这里找不到破烂不堪的东西。来这里的都是制片人、导演、演员、不动产大享、遗产或王位继承人,他们一时资金周转不灵,所以才把东西典当在此。"一次,一位制片人在制作两部影片的过渡期问,因办宴会急需一笔款子,于是把自己车龄才一年的保时捷敞篷车典当在典当行里借贷,4个月后才赎回去。另有一位老牌电影明星也曾因银行存款偶开"天窗",便迫不得已用自己心爱的奥斯卡金像典当了5万美元的现金应急。再就是有段时间,被银行驳回借贷请求而又要支付公司雇员工资或急于付帐的一部分富有商人的典当业务量有所增加。
    对于美国"中产阶级上当铺"这种现象,美国典当专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贾勒特·奥尔泰格评价说:"……当铺已经成为面向低收入阶层的'银行家'时,更多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也转而向典当商求助。"此言可谓对美国典当业日益走红状况描述的点睛之笔。
2)当铺分布合理,典当方便快捷。
现今美国1.5万家典当行遍布全国各地,从地域分布上看,尽管不够平衡,但总体上属于合理。
    如位于美国本土最南部的佛罗里达州,目前是美国50个州中典当业最为发达的地区,超过任何一个州,共有各类典当行1300家,约占全国典当行总数的1/1O。在该州,行人漫步街头,代表典当的三个镀金圆球标识满眼都是,甚至比全球快餐大王麦当劳的金色双拱门标识还多。其中在该州南部,典当行的密度更高,如在布鲁沃德市有典当行122家,棕榈滩县有70家。相比之下,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也才仅有80家典当行。自80年代以来,佛罗里达州典当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典当行数量方面,劳德代尔堡市的典当行10年内翻了一番,1997年达到28家;而布鲁沃德市的122家典当行中,有70家是90年代以来陆续开业的。至于美国其他许多州的典当行,也都具有开业晚、成长快、布局合理的特点。
    退回到8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典当业的情况还尚未如此。如美国典当专家卡斯基与他人合作进行的分析显示,在对美国28个州的统计中,1998年时,美国每百万州公民的典当行拥有量为:新泽西州2.1家、宾夕法尼亚州3.1家、印第安那州5家、得克萨斯州75.7家、俄克拉何马州113.1家等。但时过境迁,目前美国各州的典当行发展及其分布已经趋于比较合理。如1984年印第安那州仅有典当行28家,但至1998年,该州已有持照典当行148家,百万州公民典当行拥有率与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开始日益协调起来。
    美国典当行的选址,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位于繁华地段,如一些典当行喜欢在郊区商业大道上安营扎寨,或在闹市商业区影剧院周围建点,旨在干方百计招揽顾客,于迎来送往中做"火"典当生意。另一类则位于居民社区,通常是在典当行方圆1~2英里的范围内,沿带有宽敞停车场的高速公路而建,为社区中的广大居民提供典当服务,由于"2英里半径"之内,能使美国的当户感到最为方便,人们去典当行融资就如同去到处都是的麦当劳快餐连锁店一样舒心、快捷。故尔当户客流不断,典当行车水马龙。另外,无论典当行选址在何处,典当行老板都一致认为必须绝对安全,只有方便加安全,才能使典当行更吸引社会公众。正如美国一些典当行老板所说?quot;我们倾向于选择较好的、安全的典当交易地点去吸引不同的顾客。"对此,美国一些学者也纷纷指出:"现如今典当行已不再是过去那种抢劫犯罪率高的小城镇中拥有阴暗出口的门店形象了","现代典当行看上去是一些非常方便的门店"。
    由此可见,典当企业区域分布上的合理性,是当代美国典当业日益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同银行业的经营方式一样,美国典当业的市场网络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借鉴了美国其它一些行业拓展市场的有效做法,从而使美国国内的典当市场越做越大,具有超强的生命力。
3)连锁经营红火,企业效益显著
    美国是全球企业连锁制的发源地。近年来,连锁经营方式地广泛渗透和应用到典当业。在美国,典当行既有单店经营或联店经营模式,也有公司化连锁经营模式。但美国的许多典当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典当行,纷纷采取连锁经营战略,以图扩大市场规模,保持优胜地位。
    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国国际典当有限公司"。该公司建于1984年,1990年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典当连锁公司和美国最大的跨国典当公司及典当上市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市,其连锁典当行不但分布在美国国内,而且在英国、瑞典也有分支机构,如该公司在全国共有连锁典当行465家,平均每州可达9.3家,其中在佛罗里达州有49家连锁典当行。而且,这400多家连锁典当行中有近一半都是在1995--1997年这三年中开张营业的。由于通过连锁经营和管理能够较快地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故该公司目前已成为美国典当业名列前茅的"龙头板块",每年典当放款额最高约为4.4亿美元,如1995年全年共发生典当生意94.4万笔,截至12月31日贷款余额为8800万美元,远远超过所有的竞争对手。
    另外,据美国全国典当业协会的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典当连锁公司,其总部也都设在得克萨斯州,这使该州成为地道的美国典当业连锁之父。这些大典当公司在美国1.5万家典当行中,至少已经占到7%的典当市场份额,生意十分红火,经济效益显著。如美国典当业季军--1991年4月组建、位于得州阿灵顿市的"第一现金服务有限公司"(原名"第-现金公司",1999年1月21日更改现名),在20世纪最后几年中,其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令人刮目相看。
    1997年5月,该公司公有连锁典当行57家,但截至1998年6月,其连锁已经达到了86家,包括以新建、收购等不同方式进行典当行的有效规模扩张。1998年8月1日,是该公司1999年财政年度的开始,亦是其连锁经营再创佳绩的前奏。同月,该公司分别在弗吉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开张1家和2家典当行;不久,又于同年10月大获丰收,在得州最西端城市埃尔帕索建立5家典当行,攻下了该州比较偏远的典当市场;与此同时,还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一举增设12家典当行。于是,经过3个月来的不懈努力,该公司在短期内就新增连锁典当行20家,致使其在美国11个州总共有连锁典当行106家。1998年度(1997年8月至1998年7月),美国这家重量级典当行发放的当金总额高达4000万美元,净增了600多万美元,收取典当综合费用(包括典当利息、鉴定评馈⒈9堋⒈O盏确延?计381.5万美元。第一现金窆净故悄壳懊拦鲇械?家上市典当行中的佼佼者,1997年其股票每股市值6美元,而1998年6月时,其每股市值已经翻番为13.63美元,上涨了127%。
英国典当业
    英国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金融业十分繁荣,而典当业作为其重要分支,亦在全球处于一种突出的地位。在英国,典当业同样属于民间金融业,政府依法对其进行一般性管理,并辅之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致使英国典当业始终稳定的发展。
    典当业在英国历史悠久,该国堪称是西方典当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典当行出现的时间,可上溯到欧洲中世纪。据史料记载,1361年,来自英国语思伯格的伦敦主教迈克尔,曾经建立了一家公共当铺,即多少有些官方色彩的典当机构。这已经是600多年前的事情了。
    在英国,相当古老的典当业先后经历了以下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
1.中世纪典当业
    此时,英国典当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典当机构种类全,即从欧洲中世纪开始流行的三类当铺如民办的私立当铺、教会办的公立当铺和政府投资开设的官办当铺(或称公共当铺)在英国都能找到。尤其是官办当铺,当时在英国比较受欢迎。如1598年在苏格兰沿海的贝里克、1624年在英格兰内陆的斯托尼斯坦顿等地出现的官办当铺,由于它们均按国家的法定典当利率放款,因而为普通农民、工匠借贷带来了方便。特别是城市中一些打算白手起家经商和从事手工制造业的年青人,他们可以在不受过分勒索的条件下,通过典当物品及时获得一些小笔当金,从而有利于个人的日常运作。那时,英国官办当铺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当铺老板身穿马甲上班,类似现今证券交易所中的经纪人。
    另外,典当利率低也是中世纪英国典当行的特点之一。尽管中世纪后期教会对放债取息普遍解禁,以及高利贷盛行欧洲大陆几个世纪的深刻影响,加之犹太人开办典当行的风气早已传入英伦三岛,但英国的各类典当行将近300年来始终采取比较低的利率进行质押放款。究其原因,在于英国法律始终不允许典当行高息放贷。1571年,英国政府一位高级官员曾不无感叹地说:"由犹太人传入的高利贷业现如今几乎被所有的基督徒掌握了。这种生意是如此的普遍,以致于无偿出借金钱的人通常被视为白痴。"正是因为典当行老板们都不愿被人当做白痴,更由于开办典当行的安全性高、获利性大,所以他们才通过取利放贷,营运资金。从事典当。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法律的约束,故使典当行难刮高利率之风,一般典当年利率为6%,即月息0.5分。政府的意图和措施是,对官办典当行的典当利息严格控制,禁止除利息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发生,如果典当行获利。其余额应进入政府公共财政基金,以便体现官办当铺服务社会的宗旨。
2.近代典当业
    近代以来,英国典当业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典当业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和巩固。这时,尽管银行已成为金融活动的中坚力量。在业务上受到排挤?quot;一切金匠和典当业者都大肆咆哮"(马克思《资本论》语),反对自己面前的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由于社会上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贫困化程度日益提高。加之银行借贷只是为企业和政府服务。因此典当行的市场仍然很广阔。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是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的,工人作为生产者必须借钱。如果他借钱,例如到当铺去,那是为了个人生活的需要。"这就是说,工人是不必为从事生产而像资本家那样去银行贷款的,除了领取有限的劳动报酬--工资外,他可能只光顾典当行,从而借钱应急或养家糊口。此外,大量的小生产者,如街头商贩等,他们也被迫向典当行举债,以便备款进货、支付赊欠之类。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典当行远未到江河日下的地步,相反却仍属繁荣兴旺。
    在政府监管方面,当时英国议会通过了若干件法案,用来规范和管理全国的典当业。如要求从事典当的商人必须持有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典当利息的20%作为政府税收,而当息税的用途是由政府投入到医院和贫民院等社会公益机构中去;等等。在典当业标识方面,英国典当行普遍在店门外高悬三颗形状和尽寸相同的金色圆球,少数典当行也有以三颗银色球或蓝色球作为企业标识的。据说此举源于中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因为三颗金球原本是当时声名显赫、权倾一时的银行家--梅迪奇家族大衣袖口上的装饰钮扣。该家族称霸于15世纪的欧洲金融市场,主要经营银钱业、典当业⒓娣鸥呃F浼易逡性谂分薷髦饕鞘芯蟹种Щ梗幢愫吐蘼斫掏⒉普灿忻芮辛担鹑谑屏χ螅阋杂跋炻蘼砗透鞴巍C返掀婕易宓牡诙⒌谌纯莆骺恕っ返掀婧吐迓鬃簟っ返掀娓窃诰蒙虾驼紊系欠逶旒於思易遄ㄕ幕。晌鹇蘼兹奈廾嶂酰逊鹇蘼兹木煤臀幕⒄沟搅朔比俚亩サ恪R虼耍⒐涞毙幸琅访劳ɡ衙返掀婕易逡滦渖系脑残闻タ鄹南约旱挠当晔叮晌剿忱沓烧隆?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典当业进入全盛时期。
3.现代典当业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典当业经历了一个由发展高峰走向整体衰退的过程。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1913-1914年间,英国全国领有营业执照的典当行总共为5087家,这是关于英国典当行数量最高的记载。这些典当行绝大部分集中在英格兰,如依国家税务部门报告,1922年共有典当行3854家。另在爱尔兰(1801-1921年被英国吞并,后为自由邦,至1949年独立)同年共有典当行271家。而至1928年,仅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一处,即有典当行238家。如此众多的典当行,也带来了空前发达的典当业务。有资料显示,一段时间英国每家典当行平均每周的典当交易在2000-3000笔之间,为此相关法规曾要求每周一、二典当,五、六赎当,而且每逢周六许多典当行都要开门营业到半夜才能打佯,通常当户人流如潮,典当行门前车水马龙。
    然而好景不长。英国典当业很快就因二次大战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特别是"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削弱了典当业的许多功能,而使其受到严重的冲击,逐渐走了下坡路。自50年代至70年代,英国各家典当行的生意十分萧条,典当交易次数大幅度减少,典当交易额随之下降,许多典当行被迫倒闭,典当业步履维艰。
    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典当业才开始恢复元气,重新振兴起来。人们需要钱去赚钱,故使去典当行通过典当方式融资的客户逐渐增多,典当行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充当"穷人的银行"的角色,'而一举成为社会各界的合理借贷场所。诸如许多当户逐月典当,他们特别看中的是典当手续的方便快捷:没有资信调查,不必须设帐户,质押变现容易。尽管典当利率比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略高,但人们仍对典当行情有独钟,难怪社会舆论评价说?quot;今天英国典当业已经成功地改变了当年狄更斯笔下旧式典当业的形象,典当只是一种借贷方式。"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物便趋于小型化、精巧化,当户用于典当的物品绝大部分属于高值标的。一般典当行均承诺:收当任何有价值的东百。然而通常所见的当物则是钻石、珠宝、银器、古董、手表、乐器、录相机、体育器材等,总之,从珠宝到汽车、从股票到古董、从摄像机到赛马,当物林林总总,一应俱全。每笔典当交易少则几英镑当金,多则上万英镑当金,英国典当业又进入了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1)从企业形象上看,英国典当行一扫昔日狄更斯作品中那种"简陋污秽的小房间或者密室"的店堂状况,而是光明正大地坐落于繁华街道,甚至如果你走进今日英国的一家典当行,你恐怕会认为自己来到了银行或某幢豪华的建筑物内,那感觉的确与众不同。
2)从当户类型上看,如今英国典当业面对的客户,不是分为穷和富两种人,而是分为等钱用的和不等钱用的两种人,其中后种人有可能看好典当,愿意尝试这种融资方式。故使英国典当业的服务对象,很多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富裕的中产阶级,他们前往典当行是为了方便快捷地获取一笔短期流动资金。在这里没有人考虑面子问题,而主要在于通过减少麻烦、提高效率达到融资的目的。
3)从当户心态上看,英国社会公众普遍改变了一些对典当的看法。他们认为,借长债去银行便宜,借短债去典当行方便,各有利弊,全凭自己选择。而且他们感到,去银行是去"借钱",不能讨价还价,必须忍受银行苛刻的借贷条件,主动性在银行一边;而去典当行则是用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去"换钱",有可能讨论还价,没有过多的借贷条件,主动性在自己一边。
4)从市场容量上看,80年代以来的英国典当业经过资产重组,无论是布局还是数量,都在日益趋于合理化。一些典当行是从开始经营珠宝、手表和二手货生意起家转型而来的,企业老板逐渐发现典当市场有利可图,于是纷纷上马典当行,涌入合法典当商的行列。有时,一些善于经营、管理有方的典当商会在短期内开办好几家典当行,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迅速占领一个区域内的典当市场。
    目前,英国全国共有典当行数百家。根据英国典当业协会的统计,截至1998年3月,该会国内会员为287家,1999年春季又增加11家,总共是298家。这些会员所代表的典当行在地域上按行政区域划分,属于11个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