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国保增长后着眼通货膨胀
发布时间:2010-01-22
点击数:1437
周四中国采取了进一步措施抑制银行放贷,显示出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就在这一天,北京公布了高于目标的2009年经济增长数据。
第四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10.7%,较第三季度9.1%的增速加快。全年增长率达到8.7%,超过政府设定的目标8%,也远高于很多经济学家的估计。
中国离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更近了一步,而近期中国经济数据的修正,已让这个时刻进一步提前。目前位居第二的日本要在下个月才会公布2009年的完整数据。
周四的经济增长数据表明,北京的刺激计划──着重于银行大规模放贷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共投资──帮助避免了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学界称,既然中国经济增长这么快(部分地缘于房地产市场在政府放贷支持下出现膨胀),那么北京就需要调整它的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提高了它向金融机构出售的3个月期票据的收益率。经过央行此举,金融机构就更有可能持有这批证券而不是扩大贷款规模。
同在周四,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政府将“防止物价的过快上涨”。他还特别强调,资产价格上涨对宏观调控“带来了挑战”。
去年信贷激增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已在消费价格水平中显现。12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较11月份0.6%的涨幅大大提升,而前面九个月一直都呈下降状态。12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一年前上涨1.7%,远高于0.5%的预期涨幅,并从11月份的下降2.1%由负转正。
而随着房价激增、超过多数人的购买能力,政府已经开始撤出金融危机期间用于提振房地产行业的部分措施,比如税收优惠措施。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新增支出已开始放缓:按实际价格计算,第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5%,低于第三季度36.8%的增速。
申银万国研究所 (SYWG Research & Consulting)分析师李慧勇说,政策调整有利无弊,因为它会防止经济过早进入过热阶段。
央行也在通过调整政策抑制贷款增长。2009年,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9.59万亿元(合1.4万亿美元)。人行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高,并于近期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让新增准备金在事实上无法贷出。央行还表示,将指导银行在一年中均衡放贷。
央行周三表示,预计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将下降至7.5万亿元左右。
但到目前为止采取的措施都是温和的,因为并不是所有迹象都预示着通货膨胀。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2009年第四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81.5%,仍然低于2008年前三季度84%的水平。这说明经济的运行还没有发挥全部潜能。马建堂说,这种产能过剩加上粮食丰收,将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周四数据中强劲的经济增长率与出口的复苏相符。去年12月,经过13个月的下降后,中国出口恢复了增长。
统计局还称,去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快于最初数据。它表示,第三季度GDP增速为9.1%,快于10月份报告的8.9%;第一季度增长6.2%,快于6.1%的最初数据。
新数据让人再度猜测,中国将在何时成为按美元计算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的最新预测,这种情况有可能在2010年年底实现。
但在去年12月,因经济普查发现了服务业中以前未计算到的部分,中国修正了2008年的GDP数据,使中国经济规模较以前的估计扩大了4.5%左右。
不过从基本数据来看,中国仍然落后于日本。IMF在其最新《世界经济展望》(去年10月份发布)中预测,以市场汇率换算,2009年日本的年度经济产出将为5.049万亿美元。
IMF当时还预测,中国2009年的GDP将为4.758万亿美元,远低于日本的数字。但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称,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中国2009年GDP(这是算进2008年修正时加进部分的最终数据)相当于4.909万亿美元。
但如果日本年底经济增长慢于预期,结果仍有可能改变。日本已将第三季度按年率计算的GDP增长率从4.8%的初值下调至1.3%。(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