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央行同天议息 退出策略各有差异

发布时间:2009-12-11 点击数:1373
    借助超低利率、数量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财政刺激措施的帮助,全球经济正在沿着复苏的道路前进,最恶劣的时期似乎已经过去。然而,困扰各国货币政策决策者们的问题依然存在:这种经济好转究竟是否能够持续?如果能够持续,未来经济复苏的力度会有多大?政策该在何时收紧?
  同在12月10日这一天议息的5国央行分别以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日,韩国央行、新西兰央行、瑞士央行和英国央行均维持利率不变,表明仍将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对退出策略的表态却各不相同;而冰岛央行则超出市场预期大幅降息,“绝缘”退出策略。
  韩国央行表示,韩国出口和消费继续改善,预计经济将维持增长态势,但仍然面临不确定性。“突然撤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做法并不可取。”韩国央行行长李成太说,不过有必要为最终收紧利率做好准备。他认为,韩国央行需要在退出策略方面提前行动,等到经济复苏形势完全明朗后再采取行动可能为时已晚。与韩国央行相比,新西兰央行的表态则令市场大吃一惊,该央行当日表示,因为经济复苏,加息将有可能比预先打算得早。新西兰央行行长波兰德在会后声明中说,经济环境可能支持央行大约在2010年中期就开始退出货币刺激措施。而他此前曾表示,直到2010年下半年都将保持低利率。瑞士央行在退出策略上的表态也较为明确,决定将停止购买债券。“瑞士央行仍继续维持扩张性货币政策。”瑞士央行在声明中表示,经济复苏仍将继续但却保持疲弱,是否能够持续复苏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该央行还表示,在努力促使经济从30年来最恶劣的衰退中复苏的同时将结束部分紧急措施,将停止购买债券但仍将坚持汇市干预。
  与上述三家央行相比,在北京时间10日晚8点公布利率决议的英国央行并未提及退出策略,在宣布维持利率和资产购买规模不变之外,还预计已经宣布的资产购买计划仍需要另外2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与全球不少央行早已结束降息周期不同,冰岛央行却仍在降息之路上继续前行。10日冰岛央行宣布将7天担保贷款利率从11%下调为10%,并将存款利率从9%下调为8.5%。此举的主要目的是支撑本地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自一年前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6亿美元的援助以来,冰岛已经6次降息。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在退出策略上表现不一的远不止上述五家央行。12月1日,在澳洲央行连续第三个月升息之际,日本央行却宣布扩大一揽子量化宽松举措。12月3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议息会议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市场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我们的流动性政策不再需要保持过去的强度”。不过,他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央行已经决定提高主导利率。而12月8日加拿大央行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的同时,重申将在2010年6月底以前按兵不动。
  经济学家表示,各国退出策略的不尽相同主要源于其经济复苏前景的参差不齐。“由于经济起点不同,各国在经济复苏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也会表现差异,”渣打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关家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而言,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美国和西欧等一些借贷过度的国家,但其“借入”的钱主要来自于其他一些受到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增速较快但消费较少的国家如亚洲国家,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复苏前景存在差异。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显示更多积极迹象。发达国家中,虽然日本、美国、欧元区等西方经济体相继走出衰退,但英国第三季度GDP下降0.3%,连续六个季度呈现负增长,这表明英国经济完全摆脱衰退状态仍需时日。同时,美国经济仍备受失业率高企及消费低迷的拖累,日本则面临受经济复苏疲软和日元升值拖累重蹈通缩覆辙的威胁,欧元区则担忧部分成员国债台高筑而扼杀复苏的早期迹象。另外,尽管新兴经济体强劲复苏,但在商品价格持续回升和经济复苏的推动下,部分地区通胀压力开始显现,尤其资产价格泡沫日益严重,导致其未来的复苏前景暗含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迪拜延期偿付债务所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仍未消散殆尽之时,12月8日惠誉降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9日标准普尔下调西班牙信用评级前景的消息,重新引发市场的担忧。有经济学家指出,尽管整体而言全球经济初现复苏景象、前景趋好,但依然存在显著脆弱之处。如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年积累的问题并未解决,银行系统依然面临调整,家庭部门和政府债务负担沉重,主要国家的经济仍要依靠相关宏观政策的支撑。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过久保持低利率将可能会产生新一轮资产泡沫的“系统性风险”。
  “投资者的关注焦点正在逐步集中于'退出策略'”,汇丰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理想的退出策略应当是财政紧缩先于货币紧缩,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债券收益率不会出现暴涨。因而,各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当局的通力合作不可或缺。这一协作即使以暂时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为代价也在所不惜。(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