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不愿在G20会议中成为替罪羊 并反对人民币升值

发布时间:2009-11-05 点击数:1500
* 中国反对G20呼吁人民币升值
* 中国内需增强,外贸顺差则下降
* 政府亦将不会成为气候变化问题中的替罪羊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已大幅下降,在此情况下,中国很可能在本周末于苏格兰召开的20国集团(G20)财长会议上,对任何针对其有关世界经济影响的指责都将冷淡处之。
    批评人士反复拿中国僵化的汇率政策“说事”,这令中国政府愤愤不平。批评家们指责中国掠夺了其他国家的就业机会,并对其从全球吸收进口的积极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也不太信服。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表示,“我认为中国已做了很多工作,在帮助世界经济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即为贡献之一。”
    中国在2005年7月和2008年7月期间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1%,之後实际上又恢复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以扶持出口商应对全球需求下滑。
    世界银行周三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美元走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已较今年初时的高位贬值7.6%。世行并预计,中国2009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由去年的9.8%减少至5.6%,2010年则将进一步降至4.1%;2007年的峰值则为11%。
    发达国家需求下滑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已成功创造了内需,这亦提振了中国从广大贸易夥伴国的进口,而不仅仅是澳洲等商品出口国。比如,据高盛称,中国从德国的进口正重归危机前水平。
    而结果就是,尽管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其中净出口则拖累GDP增幅3.6个百分点。
    世行东亚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尼赫鲁(Vikram Nehru)认为,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对全球需求的贡献已高于美国、欧盟或日本,“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还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结构问题**
 
    因此,中国在此次20国会议上感觉能够呈现充足的论据证明中国已负起责任,而人民币升值并非问题的关键所在。
    要让全球经济重新正常运转,需要各国都施以对策,而中国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尽管中国承认,最终要实现汇率灵活波动,但中国官员会问,为什麽是在现在这个全球经济仍疲弱的时期去冒不必要的风险呢?
张小济称,“中国重启人民币升值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现在世界经济前景仍十分不明确。”
    他并称,“G20应该制定出一个惠及所有国家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方案,而不能只对几个国家有好处。”
    首先,许多中国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仍算高额的贸易顺差是一些与汇率无关的深层原因造成的,比如存款的结构性过剩。这一点与德国相仿。
    人民日报海外版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的话称,“中国的出口占世界的比重非常低,2008年中国只有8%,而德国为9%,怎麽不说德国把世界经济弄失衡了呢?”
    而且,中国只是复杂的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尽管人民币汇率重要,却也不过是一个因素而已。
    卢中原反问,“国际产业分工链条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这个国际分工格局是靠人民币升值能解决得了的吗?”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吴志峰表示同意,“我认为再平衡三五年内无法实现,而且我认为草率行事没有好处。”
 
**气候变化**
 
    此次20国会议的目的是让各国做出承诺,即在未来年份中制定政策时,考虑国际关切和他国压力,从而确保这些政策有助于解决全球失衡。
    为达到这个目的,中国优先考虑的问题是阻止针对中国出口商的保护主义大潮,并强调赤字国需要量入为出。
    中国尤其担心美国长期实施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样会使得美元贬值,通胀重燃,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债券价值面临缩水的风险。
    但卢中原表示,国际货币基金会(IMF)在G20成员国中或可发挥有限的政策协调作用,但要拿出一个可行方案仍极其困难。
    和不愿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替罪羊一样,中国也强烈感到其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意愿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许。
    气候变化问题在中国领导人的议事日程中日益重要,即便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期也是一样,因为他们担心全球变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国际压力。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在联合国举行的一次峰会上承诺,中国在2020年前将每一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大幅减少”,反映出政治倾向上的变化。
    但中国拒绝了要其设定排放峰值年份或水平的呼吁。中国表示,由于仍有大量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必须优先发展经济。
    中国政府希望发达国家为自身节能减排做出更大承诺,并为穷国实现更清洁地发展经济提供补偿.中国政府表示,发达国家此前的工业化进程长期大量排放,只有这样才能履行其国际义务。(路透)